最近有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中国十大肝病医院排名是什么。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来解答!还有其他网友想搞清楚中国十大肝病医院排名 前十名,句子百科(www.sws100.com)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一起看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风湿病即风湿免疫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风湿免疫病是一类免疫紊乱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常会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其涵盖了 200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血管炎、皮肌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等。在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超过一亿人。患者群庞大、诊治困难、误诊误治多、致残致死率高,这是目前国内风湿免疫病的现状。而风湿病学在我国真正开启研究之路仅有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前,可用于治疗风湿病的药物种类有限,副作用也比较明显。风湿病症状多样、发病隐匿,常被延误诊断,加上缺乏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病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随着近年来风湿免疫专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风湿病不断被认识,新药、新手段、新疗法不断涌现,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大为改观,风湿免疫病已从过去“不死的癌症”转变为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治疗上也从无药可治转变为多种选择。回顾我国风湿免疫学不断发展的背后,北京协和医院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0年,“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我国最早的风湿免疫科。他所倡导的“尊重学术、坚守信念、务实创新、着眼未来”已经成为风湿免疫科的立科宗旨和家风。张乃峥教授率先将风湿免疫学理论引入中国,为专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乃峥教授
在科室建立初期,张乃峥教授就利用研究生培训十分有限的资金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董怡教授接任科主任后,一手抓学科队伍建设,一手抓全国继续教育,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指挥棒传到唐福林教授,他提出了“科研为龙头,教学为基础,临床为根本”的办科理念,又在张奉春教授手中继续发扬光大。担任协和风湿免疫科主任期间,张奉春教授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上高屋建瓴、用心良苦。在他的坚守下,协和内科保留了教学传统,先后培养了一大批真正热爱内科、具备大内科思维和能力的青年医师。在近年来新冠疫情的考验中,一大批经历过协和规范培养的青年医生在武汉前线展现出扎实过人的内科基本功,快速解决了许多疑难棘手的新问题,也证明了张奉春教授当年选择的正确性。现任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平台是基石,资源是未来”的发展观念,使风湿免疫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代代学科带头人引领着协和风湿免疫科这架马车越跑越快,终于达到在国际风湿病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协和风湿免疫科被业界称为风湿病学科的“黄埔军校”,不仅连续12年蝉联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风湿病专业的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一名,还是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我国风湿病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的基础、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已承担或参与完成了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百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了包括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十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风湿免疫科在科研攻关和创新引领中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同时,科室也在高水平临床研究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近年来开展了20余项国际多中心药物随机对照试验。
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奉春教授扎根风湿免疫学的故事——
在协和学术沃土之上,张奉春教授已在业内顶级期刊发表原创性论文400余篇,特别是在干燥综合征(SS)方面的研究造诣颇深——
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汉族人SS的遗传基因位点,并系统概括了中国人区别于其他国家种族人群SS的临床特点;发现了原发性SS的B细胞中EPSTI1蛋白的表达,并首次揭示该蛋白调控B细胞异常活化的机制。该发现发表于风湿病学顶尖杂志《风湿病学年鉴》,是协和风湿免疫科团队在风湿病发病机制领域的又一突破性科研成果;
他还在SS相关疾病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14年队列研究中,证明中国人对治疗药物的反应平均时间为6个月,而不同于西方报道的12—24个月。这一发表在国际顶级肝病杂志Hepatology上的成果被国际同行称为北京标准;
2021年,张奉春教授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的“潜伏性结核感染与活动性结核病诊断和预防新体系创建及推广”项目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部分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制定我国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左二为张奉春教授
从一名住院医师成长为行业翘楚,张奉春教授付出了40多年的努力。他说:“来协和,圆了我的一个梦。我格外珍惜协和时光,以协和为荣。”在这里,张奉春教授先后跟随多名前辈学习,得到了终身受用的无价财富。因此,他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告诫学生:“协和的人文精神、协和的气质是与前辈耳濡目染学习而来,是兢兢业业工作而‘熏’出来的。”
张奉春教授(右二)与北京协和医院老教授们(前排)合影
2021年7月14日,2021级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预科《医学导论Ⅰ》课程顺利开课。在首日的课程中,张奉春教授作为主讲人以“仁道,医道,我的协和之道——做医生40年的感悟”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张奉春教授回忆道,朴素的感觉,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救治患者所收获的满足感,是他从医的重要原因。40年从医,张奉春教授认识到,医学是一项值得热爱的事业,医学是一项需要敬畏的事业,做医生必须要有一颗同情心、做医生必须严守道德和法律底线。
一直以来,“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也激励着张奉春教授不断在领域里扎根深耕。在2003年SARS疫情期间,张奉春教授在疫情发生后,最先报名参加了防治工作。他在风湿免疫科的动员大会上说:我是科主任,应该第一个报名,第一个去现场,如果我倒下了,副主任们顶上……他说:“只有亲临一线,才能体悟到什么叫生死考验;只有成为病人,才能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
2020年新冠疫情初起时,尽管张奉春教授没有去武汉抗疫一线,他每天仍会来到临床一线,指导临床工作,积极协助医院组织各种医疗队伍。他曾多次在北京积极参与到前线远程会诊中,提出治疗方案,组织科学救治。张奉春教授认为:“医生不仅是天使,更是危急时刻的战士。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以对这个职业的敬畏之心,在危险来临之际冲锋在前,勇于奉献,不怕牺牲。”
除了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张奉春教授还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发展。“中国好医生”周南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并主动到西藏工作后,她发现西藏很多风湿免疫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于是主动联系到张奉春教授,希望从母校得到支持。张奉春教授被她的行为感动,答应帮她在西藏开展风湿免疫相关的诊疗工作。
2013年,张奉春教授和多位专家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义诊和教学;2014年,在他的帮助和协调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获赠价值百万的实验所用专业仪器和试剂,并从技术支持到收费管理等很多细节上不断地给予无私的支持,帮助科室和实验室高效运转,从而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原有血液科的基础之上,扩展为风湿血液科,彻底打破了藏区没有风湿学科的历史。
教师节时,张奉春教授与自己的学生合影
现在,张奉春教授依然坚持每周三次出门诊,他说:“我刚刚参加工作时,看见一些老教授80多岁了,还在出诊,还在教学,当时我还不理解。现在,我理解了先生们,因为我的生活也不能离开协和。小时候,我曾把协和医院当作一个传说,现在看,百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就是一个传奇,我相信协和下一个百年一定更加辉煌。”
关注“北京协和医学院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协和医生说官微、我是大医生官微、健康界、健康中国、北京协和医院官微、中华风湿官微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3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