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颜真卿作为一代书法家
受到后人的喜爱和追捧
但你知道吗
他和海宁也有故事可讲
最近海宁一名文史研究者
还特意做了田野调查
一起来看
↓↓↓
对于许多人来说,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并不陌生,然而他和海宁有什么渊源似乎鲜为人知。其实在古代的海宁、杭州及浙江的地方志中都有关于颜真卿为海宁人的记载,只是清代以后产生了争议,以及相关遗迹逐渐湮没,才不再受到关注。
十几年前,笔者初到海宁,谋生之余翻阅方志以自娱,以期对这一方土地有所认识,看得多了便萌生按图索骥的想法,独自展开田野调查,以求印证方志所说是否仍有遗存。对颜真卿海宁乡籍这个千古之谜,笔者试图通过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二重考据法”予以探索。
如今通行的颜真卿简介为,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海宁民间也有褚遂良为海宁长安人的传说,但不见于史籍记载。而海宁历代史志对于颜真卿的记载却是史不绝书,并有相关文物和遗址保存至今。
颜真卿海宁乡籍一说由来已久,宋代至明清时期的历代方志、野史均有文字可考,然清末民国以来世事变迁,祠墓毁废,子孙星散,族谱失传,遂为人们所遗忘。最初得见颜真卿海宁籍之说来源于《海宁州志稿》,州志稿编于清末,成书于民国,为海宁古代最后一本官修地方志。
在清代以前对颜真卿的海宁乡籍几乎没有疑问,不但地方志有记载,而且海宁颜氏家谱也保存于世,颜氏后裔仍聚居在海宁。对颜真卿海宁乡籍的争议大约源自于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但两派学者各执己见,没有定论,直到民国后志书中才不再提颜真卿为海宁人一事。不过,根据笔者史料分析和田野调查,肯定和否定都不能轻易下结论。
△明嘉靖《海宁县志》中颜真卿的介绍
对颜真卿海宁乡籍争议的焦点集中在究竟是生于海宁,还是曾为官寄居于此?嘉靖《海宁县志》除祠庙、祀典中记录颜真卿以外,“人物志”中也有记载:“颜真卿,字清臣。按《图经》及府旧志,皆云盐官人……”根据这段文字可知,记载颜真卿海宁乡籍之说至少宋代已有成说,而非民间传说。嘉靖《海宁县志》所记海宁唐代三贤为“褚无量、许远、颜真卿”。其他两位均无争议,何以后人对颜真卿产生疑问,在于海宁的记载和《唐书》等史料有冲突,但笔者以为相对于《唐书》等中央级官修正史,地方志及民间笔记体史料更能贴近事实。
海宁地方志中对颜真卿的记载较多,而且从中可以了解到古代官方和民间对颜真卿的推崇和纪念活动的情形。现存海神庙的《海宁县两颜公双仁祠碑》较为完整,碑文较长节录如下:“双仁祠。祀唐颜真卿、杲卿。按:吴越武肃王即盐官立真卿庙,尝以从父兄杲卿配享,姑俱存之。正德九年(1514年),知县曹珪重建于安化坊。”颜真卿、颜杲卿为堂兄弟,都在抗击叛乱中杀身成仁,壮烈殉国,历代备受推崇。
明天启四年(1624年),海宁知县鲍观光重修双仁祠并立碑作跋文,鲍观光在《宋双仁祠重刻米元章鲁公仙迹记》下跋文中直说,“颜鲁公若从兄颜常山皆海宁人”。明嘉靖《海宁县志》为知县蔡完主编并作序,他在序言中也盛赞唐代两位乡贤颜真卿与许远的忠烈。
△海神庙内的明代双仁祠碑
多年前,笔者曾与朋友根据地方志中记载的颜真卿相关旧址,到袁花、盐官寻访,果然与数百年前的记载相符,而且有意外的发现。相传袁花镇东长啸村亭子桥附近的颜家场,曾为颜真卿任浙西节度使时居住过的地方。当我们寻访到亭子桥时,果然还有一座老石板桥,而且颜家场紧邻殷家场。颜真卿三岁丧父,自幼随母殷夫人寄居舅氏殷践猷家生活,殷践猷对颜真卿启蒙教育和影响很大,但海宁的殷氏、颜氏是否为他们的后代难以知晓。
△作者在湖州颜真卿铜像前
据明末海宁教谕赵维寰所著《宁志备考》中记载,“颜真卿墓。在县东十五里原吉乡。”“查:葬所在二十都八图扇面桥杨庆湖。二公合葬,想‘衣冠’也。”《宁志备考》记载的颜真卿墓所在地扇面桥在盐官与丁桥交界的地方。而笔者也在桥不远处的颜家场(今属盐官镇万寿村)偶遇颜氏后人颜光深老人。他说,颜氏族人家中所用老家具均写有“双仁堂”或“鲁国颜”等字样,并指说颜家祖墓即在村后一小河畔,如今已不在。扇面桥现已改为混凝土桥,杨庆湖这个古地名村民已不知晓,但颜家场的地理位置以及双仁堂颜氏都可佐证古籍的记载。
本文来自【海宁市传媒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33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