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一首名叫《木兰辞》的叙事诗中。传说她是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其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当时连年战乱,朝廷四处招兵。由于花木兰的父亲没有儿子,故只能他自己上战场。花木兰不忍心让年迈的父亲冒如此大的风险,便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后来,花木兰跟着部队击败了入侵的民族。而她忠孝节义的事迹能流传千古,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分不开。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但这不能影响她在后世心目中的地位。花木兰不仅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很高,在西方国家亦是。因为她颠覆了女性软弱和附庸的定位,证明“巾帼不让须眉”,还拥有独立的人格,与西方的“女权主义”相吻合。
学者认为她是北魏人,而北魏是由游牧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所以花木兰很可能是被汉化的鲜卑人,生活在河南一带。花木兰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没有定论。不过,最近美国的考古学家称花木兰很可能真实存在,还找到了证据。
克里斯汀·李和雅海拉·冈萨雷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人类学家。多年来,他一直在野外研究东亚地区的游牧民族。通过研究骨骼,希望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在蒙古鄂尔浑省的一处遗址考古发掘时,他发现了几处1000多年前的北方游牧民族骨骸群。其中一些骨骸,是1800年前的鲜卑族人。
最让克里斯汀惊讶的是,在蒙古的遗骸群中,有两具鲜卑族女性的骨骼。通过肌肉曾经附在骨头上留下的痕迹,证明她们生前从事过大量的骑马和射箭,非常有可能是经验丰富的战士。根据这两具遗骸,西方专家推测同为鲜卑人的花木兰很可能真实存在。专家利用现代技术,发现两具遗骸生存的年代大概是公元220年之后,与花木兰所存在的北魏太武帝时代非常接近。当然,这个结论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中国之所以怀疑花木兰是否存在,是因为专家们注重器物和典籍的研究。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家不仅重视证据,还重视史书的记载。恰好史书关于花木兰的记载寥寥无几,且大多数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不是比较可靠的史书。西方考古专家则重视遗址的发掘和地层,一旦出土了一些器物,就是铁打的证据。相对来说,中国的考古专家更严谨。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33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