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但苏轼一直想做一个政治家,但他的仕途却很坎坷。怎么回事呢?他在宋仁宗执政晚期,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由于欧阳修的误会,让他的科考成绩得了一个第二,因此欧阳修对苏轼既欣赏,又有点愧疚,于是欧阳修暗中帮他,到处赞扬苏轼,使苏轼名气一时间传遍整个京城。
但是苏轼的仕途并没有因此而获益,相反的是,苏轼屡次被贬出京城。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1、受到王安石集团的陷害
苏轼首次被贬,就是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所为。那么革新派为什么要打击苏轼呢?因为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
苏轼风光了几年后,王安石变法又开始了,包括欧阳修在内的许多苏轼的友人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轼甚至上书谈论王安石变法的弊端。
这让王安石很恼火,于是要御史谢景在宋神宗面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为了避祸,就请求出京。可是这样并没有结束苏轼坎坷命运。
苏轼在湖州任上时,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其中的用词个人情感非常浓厚。这给革新派抓住了机会,说苏轼妄自尊大,包藏祸心,对皇帝不忠。
结果御史台就此逮捕了苏轼,受牵连者数十人,这就是乌台诗案。苏轼最后在北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下,被贬到了黄州(湖北黄冈)。
所以我们看到苏轼就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才遭受到了重创,险些丢掉性命。
其实革新派与苏轼也没有仇恨,只是苏轼反对改革,与革新派的思想不一致,于是革新派想用打击苏轼来打击反对改革的人。
2、受到保守派的反对
苏轼虽然在宋神宗时期受到革新派的陷害,但是到了宋哲宗时期,革新派被打击了。因为,宋哲宗即位时年幼,由高太后临朝听政,重新启用了司马光。
不久苏轼被召回朝,且一路晋升,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书)。按理来说,苏轼的仕途如此发展应该是很顺利的,可是他又受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他又自己请求到地方任职。
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安石的改革被废除了,高太后启用了保守派,苏轼怎么又受打击呢?因为保守派被朝廷重用后对革新派采用了很过分的报复措施,这使得苏轼认为保守派和革新派都是如出一辙。
于是苏轼又向皇帝提建议,他对保守派的腐败现象加以抨击,结果又导致了保守派的反对,进而又受到保守派的陷害。
苏轼为了避免再次受到伤害,不得不提出到地方任职,于是他去了杭州。苏轼因为对保守派的做法也看不惯,结果是再次受到打击。
宋哲宗亲政后,又启用了革新派,结果他再次被贬到了惠阳(广东惠州),晚年时又到了海南儋州。
我们看到,苏轼既不受革新派欢迎,也不受保守派的谅解,那能不能说苏轼是一个不受青睐的人呢?当然不能这样说,苏轼受到两派人的排挤、反对,恰好说明了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王安石变法初衷是好的,但是他的变法的内容确实也激进了一点,而且他用人不当,导致实行新法时,出现了很多问题,苏轼才上书批评新法的。
保守派受到重用后,对给新派以沉重的打击,手段也是很过激,而且还导致了腐败现象出现,因此苏轼对保守派也给予批评。
这就可以看出了苏轼是个公正的人,他不偏不倚,谁有问题,他都敢于提出来,但同时两派的人,他也都得罪了。
苏轼追求一个治理天下的合理方式,却受到当朝势力的打击,说明革新派和保守派都比较激进,都存有私心。同时也说明了,苏轼太过直率,缺乏与反对势力周旋的计谋。
因此我们从苏轼的仕途坎坷,可以知道,想要做成一件事,不可莽撞,有些时候,需要走迂回路线,否则容易变成炮灰。
而我们想工作顺利,也要保持与同事之间的顺畅交流,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可太刚强,否则,可能会招致误会,导致工作出问题。苏轼的前车之鉴,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
《宋史·列传三十八》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32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