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大多数市面上热销的微型电动车都没有安全碰撞实验成绩,比如已经累计卖掉了68万辆的宏光MINI EV,已经卖了近3年近期才因芯片短缺而停售的欧拉黑猫等等,只要你数得出来的,它们的安全评价都是空白的。
在过去3-4年间,因为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上牌无限制,微型电动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市场上热销车型层出不穷,今年以来随着奇瑞冰淇淋、长安LUMIN等的入市和发布,这一细分市场大有持续加码的趋势。也终于,微车的安全问题,从零星个人的担忧,是该引起行业重视了。
日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下称“中汽中心”)正式发布《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该规程适用于车身长度小于4米的纯电动乘用汽车,测评内容在原有C-NCAP和CCRT测评项目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凝练和简化,主要包括碰撞安全、使用安全和续航充电三个版块。”计划实施时间为2022年7月起。
微型车将有专项评价规程,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是喜闻乐见的,但是以过去我们对中汽中心的理解,又担心下一波“五星批发”重灾区,如果连主驾安全气囊都没配的宏光MINI EV都能拿“五星安全”,那就真的不好了。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中汽中心《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笔者是喜忧参半的。
喜
微车安全得到关注了
微车的安全性,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房间里的大象”,明明存在人们却选择视而不见,与零星出现交通事故相比,售价低和便利性带来的好处要大得多,所以即使内心会嘀咕这种车不安全吧,下一秒也会马上安慰自己,慢点开,躲着点大车,没事的。
然而,一旦出现事故,将是个人甚至家庭不可承受之重,在微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今天,为避免悲剧层发,行业是亟需一个相关安全标准。中汽中心《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的出现,一方面表示从行业角度,微车安全得到了必要的关注,即使是“应试”,车企对车辆安全设计也要多一些考量和应对,起码一个安全气囊都不配的现象先解决掉。
要知道,目前市面上最热销的两款微型电动车五菱宏光MINI EV和奇瑞冰淇淋部分低配车型都是不配安全气囊的,部分中高配车型则只是配备主驾安全气囊。还别说更多配置表看不出来,平常车主又看不到的防撞梁结构设计。
针对微型车较低的售价,中汽中心简化了部分测评流程,主要包括碰撞安全、使用安全和续航充电三大板块,评级方式依然是根据得分率分为ABCD四个级别。
图片来源:网络
其中,碰撞安全评价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鞭打试验三项评价,如果未配安全气囊将会导致车型评价成绩不及格;使用安全评价包括充电安全、制动性能、电磁抗扰、涉水电安全和人体电磁防护共五个项目,主要考量车辆在日常使用中是否安全;续航充电部分会考察常温续航、低温续航、低温充电和充电兼容性的表现。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具有知名度的机构,中汽中心发布这一评价规程,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另一种形式的提醒,安全问题不再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要落地。
因此,《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的出现,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忧
评价标准与落地执行
只不过,它的积极意义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在落地的时候被抵消。
日常生活中,各个行业都有打着“中国XXX中心”的旗号,看着像一个官方机构,实际上却是商业公司的机构,他们往往会“制定”一些规范,然后得出一套看似中立客观的评价体系,再通过收费方式赋予一些产品,以此达到为商品背书的效果。当然,因为属于收费商业行为,它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所以这样的机构所出具的报告评价,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导风险。
具体到细则来看,中汽中心公布的《微型电动汽车评价项目及其分值》显示,正式评价项目只保留了5个维度,且仅针对前排。存在严重的“放水”嫌疑,微型电动车也是车,它们同样会上机动车道,会上高速,后排能坐人,难道因为它又小又便宜,就不用考虑制动性能和稳定性?不必关注后排乘客的安危?还是说,默认这样的车后排就不坐人呢?这似乎又和一些厂商宣传接娃神器是有冲突的,要知道12岁以下儿童乘车不能坐前排。
此外,在此次公布的信息中,“选做审核项目由车辆生产厂家自愿选择提供测试报告”的注脚赫然出现在文件中,这给厂商留了“区别对待”的操作空间。此前在行业中就有流传,车企送往中汽中心测试的车辆与供向市场的车辆存在双重标准现象。参考一些更具权威性的第三方测试机构,一般会采取市面上随机购买车辆进行测试的做法,相当于随机取样。
众所周知,中汽中心俗称“五星批发部”,在燃油车时代就没有一款车拿不到五星安全评价的,如果有请参考它的生产厂商经济实力。因此,《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的落地效果,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观察。
写在最后:
汽车安全关乎生命财产,必须引起行业与消费者的关注与重视,从买方的心理上来说,当然是能便宜点就便宜点了。但低价如果是以牺牲安全性能为前提的,又是否将全部责任归因于消费者身上呢?因为你穷,所以你不配安全?显然不是的。
那么,卖方作为专业的一方,就应该在确保安全性能的情况下,再去提升自身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是,在商言商,哪有那么多自觉,所以《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的出现理性来说是必要的,我们相信它对于提升微型电动车的安全性也必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是如此一来也必然推高厂商研发设计和制造成本,又是一次压力传导考验。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又很难去干预中汽中心或者汽车厂商的商业行为,我们能做的是对汽车安全建立理性认知,对一些评价结果采取参考的做法,不去盲目信任。将来有一天,如果宏光MINI EV也拿到了五星安全评价,我们也要客观理性去看待。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30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