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作为一档连播6季的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了全民读诗与学诗的热潮,同时弘扬了我国优秀的古诗词文化,让大家重温经典,感受诗词之美,体验文化之趣。
不少观众感叹节目的流程设置以及节奏舞美升级了,也有不少人吐槽选手的水平下滑,连简单的题目都答不对。其实,客观因素有许多。例如,场上的少年团与家庭团中不乏年龄不超过十岁的儿童,他们虽然诗词储备量比同龄人大,但缺乏了成人才有的经验与历练。
一道与王勃笔下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关的问题又难倒了场上的16位高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儿女共沾襟”中的错别字
在一场选拔题专场中,顺利通过四道题考验的仅有34人,即有66人被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词给难住了。其中,有16人认不出一句千古名句的错别字。原题如下:以下两个选项中,正确的是: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很显然,这道题考察的是选手对字词的积累,前者是毛巾的“巾”,后者是衣襟的“襟”,都是同一个读音,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呢?如果平时对古诗词中的字词比较敏感,很容易便能选出正确答案,即选项A。
然而,如此简单的错别字问题竟让百人团直接损失16名大将,实在令人费解。同为简单的问题,其他三题问的大都是细节类问题,如第四题中提问《长恨歌》中的“金步摇”指的是什么。可这道题考察的只有错别字,但凡看过这首诗歌的普通人都不会答错,更何况是诗词的狂热爱好者呢?
不少网友对百人团的能力与水平提出质疑,甚至吐槽节目组的选人标准越来越低。不过,出题专家之所以把这道题当成选拔题,说明其具有典型性,应该有不少人将“巾”与“襟”二字弄混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题目中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一首经典的送别诗,诗中既提到了送别友人的地点,也说明了友人即将前往之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期盼与美好祝愿。虽满怀深情,却毫无离别时的伤感,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与坦然的生活态度。
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地点是长安,而这名杜姓少府即将前往四川上任,王勃于长安相送,临行时赠此诗来劝慰友人,并宽慰自己。历朝历代诗人的送别诗都颇为伤感,作者通常会用萧条、凄凉的意象来烘托离别时的不舍与心酸,唯有这首诗与众不同。
该诗将初唐文人志存高远的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属于质量上乘的壮别诗。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
临别时,诗人坦然地宽慰友人:只要彼此心意相通、相互理解,即便两人天南地北、各在一方,那又如何?情感之间的联络不如同邻居一样近吗?切不可像小女子般哭哭啼啼、扭扭捏捏,再怎么不舍最后都要分离。
大多数人对此诗最深的印象便是这句千古名句,而忽视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从而导致认错字的情况发生。
“巾”与“襟”
上句中的“歧路”即为“岔路”,古人送别友人或是亲人,通常会选择在分岔路口分离,因此临别也可称作为“临岐”。下句中“儿女”并非男人女人,而是幼小的女子的意思。这是一句典型的流水对,前后两句的顺序相承,不可颠倒,且必须连在一起解释,不可分离。
与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相连,便能清楚地理解这句诗的意思,诗人是在劝慰友人莫要在分岔路口像女子一样哭哭啼啼。“沾巾”在古汉语中解释为“沾湿手巾”,形容落泪之多。此外,“沾巾”是唐诗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古代文人常用物的动作来指代人的动作。
古人在哭泣时,会用手巾来擦拭眼泪,而手巾自然会被浸湿。因此,唐诗常用“沾巾”来指代哭泣。而“沾襟”是浸湿衣襟的意思,也指伤心落泪、泪如雨下,能将衣襟浸湿,可见伤心至极。由此可见,“沾襟”相比“沾襟”,情感更加强烈,痛苦程度更深。
而王勃面对与友人的离别时,虽有不舍与感伤,但更多是劝解友人尽快从悲伤的情绪中脱离出来,让友人放宽心胸,坦然接受现实。因此,用“沾巾”更加合适。
结语:
综上,品鉴古诗词一定要注意细节,结合诗歌的背景逐字逐句地分析,更要注意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切不可囫囵吞枣式学习,只一味追求诗歌的积累量,而要诗歌彻底吃透、掌握明白。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28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