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古的石器时代结束以后,就进入了“青铜时代”,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我国的青铜时代,基本包括夏、商、西周、春秋这四大时期,从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自春秋末年起,铁器开始产生,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被铁器所取代,从而进入“铁器时代”。
那么,青铜器中的“青铜”指的是什么?青铜器又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呢?本文简要叙述一下这些远古时代的科学技术。
相传大禹成功治水后,接舜帝位,并划天下为九州,各部作为对大禹的一种致敬方式,各部落首领便把“金”(即青铜)作为贡品贡献给大禹。随着贡献的”金“越来越多,大禹便决定效仿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的做法,用这些“金”铸造九个大鼎,来象征他统治下的九州。
大禹铸九鼎的故事,说明在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铸造青铜器的方法了。目前夏朝的青铜器发现的不多,还只是爵、刀等小器物,但也证明那个时代已经有了青铜器。
青铜是相对红铜说的。红铜就是纯铜,红铜与石制的生产工具相比,有了很大的优越性:它可延可展,锤炼不破,锋刃又耐用。红铜经过熔炼后,又可随意作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工具。而且红铜制品用坏以后,还可以再进行熔炼重铸。
红铜的发现并生产,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但由于红铜硬度较低,产量有限,所以还不能取代石器。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它比起红铜来,熔点比较低,硬度又比较大,因此制造出来的器物又比红铜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种铜、锡合金,颜色发青绿,所以叫做“青铜”。
青铜器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古代社会的生产力,使人们有可能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铸造业的发明和青铜器的使用,在我国的历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商、周时代的铸铜遗址在我国河南郑州、安阳、洛阳等多地被发掘出来。在商周铸铜的遗址里,还发现了不少铸造铜器的范和制造范的模。
模就是模型,想铸造什么样的铜器,先用泥做成个铜器的模型,刻上相应的各种花纹,然后再用细泥附在模上,压紧以后,模的花纹便反印在泥上。稍干后用刀刨成几瓣,就成了范。再把范合在一起,就可以浇铸了。
炼铜的原料是孔雀石(氧化铜),燃料是木炭。炼铜工具是一种涂草拌泥的大口尊或一种象古代将军头盔形的泔锅(俗称军盔)。人们把铜、锡按比例在一起熔炼完毕后,把铜液倒入范里,等冷却后,就得到了所需要的青铜器物。
从目前出土面世的青铜器来看,从商代起,不仅可以铸造精美的小件青铜器,还可以铸造大型的青铜器了。比如知名的有: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毛公鼎、四羊方尊、大盂鼎等。
由于长期的实践,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掌握了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节铜锡的比例。《周礼-考工记》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铸器调剂表。商朝的钟、鼎等器物的化学成分,经现代化验和该书中“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的比例相符,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远古时期由于没有合适的记事器具,所以,有很多的事情便通过青铜器上的铭文来进行记录,这也为我们研究远古的华夏文化带来了依据。我们中华文明史长达五千余年,其中有二分之一的时期就是灿烂的、光彩照人的青铜时代。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史常识》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27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