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副国级包括哪些职务是什么。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来解答!还有其他网友想搞清楚正国级包括哪些职务,句子百科(www.sws100.com)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一起看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淮海战役五前委:一个正国级,四个副国级!
陈毅和毛泽东
淮海战役五前委
淮海战役的功劳不用提也是尽人皆知的,一战消灭国民党精锐55万,国民党名将如杜聿明、黄维、黄伯韬、李弥等,有逃跑的,有被俘的,也有战场击毙的。淮海大战后,蒋家王朝的心脏南京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炮火前,而华北傅作义的几十万部队也已成为瓮中之鳖,国民党军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淮海战役共有五位最高领导人,即总前委五位委员。这五位都是久经战阵的沙场老将,包括中野司令员刘伯承、华野司令员陈毅、中野政委邓小平、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和华野副政委谭震林。这其中,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负责统一指挥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行动。
事实上,直到淮海战役后半段,这五位总前委委员才聚在一起,平时他们分成两大集团,其中刘邓陈率西兵团,粟谭则率东兵团。下面这张合照就是他们相聚的时候拍的,那时,国民党80万全部美械装备的部队大势已去,杜聿明所率大军被围困在极为狭小的空间里,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消灭的命运。
淮海战役五前委: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谭震林
淮海战役难度极大,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用来对付国民党的只有60万人,而国民党在徐蚌战场则可轻易调动80万人(包括从华中战场调来的黄维兵团)。
早期,国民党战神白崇禧曾答应统一指挥徐州和华中两大剿总,但出于和蒋介石之间的倾轧,他又反悔变卦了——如果真是白崇禧坐镇,那么战争的难度对我军来说要难得多,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极会用兵,从红军时代就是我军的劲敌——幸亏他不肯为蒋介石站台,蒋介石无奈之下派了著名的福将刘峙来到徐州。
所谓福将,其实就是肥头大耳兼运气好的代名词,其军事水平比起白崇禧要差好几条街!虽然贵为蒋介石的嫡系,位居“五虎上将”,但他见了白崇禧仍然得乖乖喊一声“健公”。因为抗日战场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的“常败将军”,有人戏称他为猪将军。
周恩来和刘伯承
白崇禧不肯来,猪将军刘峙走马上任。任手下的杜聿明、黄伯韬、李弥和邱清泉再骁勇善战,任华中来援的黄维再一根筯要为“党国”效劳,也挡不住猪将军刘峙的平庸和蒋介石的指手画脚。反观解放军这边,却是同仇敌忾,劲往一处使,虽然主力部队也是来自华野和中野两个系统,但总前委却巧妙地考虑到了各种需要协调的可能性。
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出自中野,这位老资格的革命家从旅欧时起就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回国后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江起义,是红军缔造者之一,中央红军时代任中央秘书长,抗战时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和129师政委,是刘邓大军的创建者,进入解放战争,继续和刘伯承搭档,出任中野政委。
中野实力不如华野,这主要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付出的牺牲过大,就是陈毅讲的“瘦”了。因此,五前委中有三人来自中野,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是中野的,另外还有中野司令员刘伯承和中野副司令员陈毅;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华野也有三个人:华野司令员陈毅、代司令员粟裕和副政委谭震林。
陈毅是华野的,但被临时抽调到中野,而且从分工上看,刘邓陈三位中野核心负责西集团,而粟裕和谭震林负责东集团——这种兼顾了各方面的组合是蕴藏着深刻的大智慧的。
李达、邓小平、刘伯承和蔡树藩
邓小平
邓小平意志极为顽强,在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经历了许多曲折,但这个坚定的四川人从来没有后退过。他早在青年时期就和周恩来、朱德、陈毅、聂荣臻等人一样,在欧洲把共产主义确定为终生奋斗的目标。
回国后,受三大起义和平江等起义的影响,受党的委托,邓小平先后领导了百色和龙江起义,建立红7军和红8军;中央红军时成为毛泽东最坚定的支持者,曾任《红星报》主编,参加了“遵义会议”,见证过毛泽东重返军事指挥岗位,当选中央秘书长。
抗战爆发后,邓小平先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随后出任129师政委,开始了和刘伯承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情谊,而刘邓也和朱毛一样,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组合;刘邓大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创的晋冀鲁豫根据地成为模范根据地,对后世影响极大。
刘伯承和邓小平
解放战争开始后,邓小平和刘伯承领导晋冀鲁豫军区和中原军区与国民党军作战,上党战役打得阎锡山痛哭不已,随后刘邓大军出人意料地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邓小平解放战争最大的功绩是作为总前委书记指挥了淮海战役和随后的渡江战役,不仅创造了一战歼敌55万的记录,还一举突破汤恩伯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蒋家王朝盘踞南京22年的统治终于瓦解冰消。
新中国建立后,邓小平先后任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上述几个都属于正国级职务。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是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并列的共和国领袖人物,他领导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刘伯承
刘伯承
刘伯承是最早当上中将军长的共产党员,他在1927年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军长,比贺龙还早一个月(而且那时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
刘伯承参加革命的起点很高,他是川军名将,号称“川中军神”和“当代孙武”。另有一事让刘伯承在中国军界名声大震:为剜除被流弹击碎的眼球,他竟强忍剧痛不打麻醉药做了手术,眼部神经密集而敏感,可想而知他忍受着多么剧烈的痛苦!刘伯承“当代关公”的壮举令为他主刀的德国军区都敬佩不已,直呼他“军神”!
在刘伯承军政生涯的早期,是作为军队幕僚长的身份出现的,他曾任南昌起义“参谋团团长”和红军总参谋长。这主要是因为他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厚的军事理论,他在重庆军校深造过,又在著名的伏龙芝进修,军事理论之深厚和渊博,在我军将领中无出其右。
毛泽东、林伯渠和刘伯承在天安六城楼上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出任八路军129师师长,129师是原红四方面军为班底改编的,因此和刘伯承搭档的副师长徐向前是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但徐向前很快就被派往华北的冀南和山东工作,真正和刘伯承长期合作的还是后来被任命为129师政委的邓小平,两人最大的合作成果就是后来著名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也是刘伯承的高光时刻,他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和中野(二野)司令员,无论是千里跃进大别山、还是淮海大战、或是渡江战役,亦或进军大西南,刘伯承都立下了盖世之功。
1955年,刘伯承被授予元帅军衔,高居第四,仅次于朱德、彭德怀和林彪,而高于贺龙、陈毅和徐向前等人。刘伯承在新中国曾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属副国级领导人。刘伯承还是十大元帅中最为长寿的人,他于1986年10月7日病逝北京,享年94岁。
陈毅
陈毅
陈毅是老一辈革命家中综合能力最强的人,也是最多才多艺的一个。他能文能武,能写诗作赋,会书法,还有不低的围棋造诣……
陈毅早年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应该从南昌起义开始:你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吧,他是在部队离开南昌南下广东的路上才追上队伍的;你说他没参加南昌起义吧,起义的火种800人可是在他和朱德的率领下才保存下来,并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
井冈山时代的陈毅很牛,和毛泽东、朱德并称“井冈三巨头”,是第一支红军队伍红4军的创建者之一,甚至一度取代毛泽东红4军前委书记一职。中央苏区时代,陈毅也是“一镇诸侯”,时任江西军区总指挥,主力队伍长征时,陈毅因伤未能成行,被留在苏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陈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没有走过长征路的。
陈毅和粟裕
抗日战争时,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陈毅成为核心将领,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后,陈毅和中央派来的刘少奇力挽狂澜,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成为新生的新四军的最高军事主官:代军长。
解放战争是陈毅的高光时刻,任新四军军长和山东军区司令员的他在经过一系列曲折之后,和华中粟裕联手组成华东野战军,从此开始了陈粟的开挂人生。你说他不会打仗吧,会打仗的粟裕要靠他协调各种关系、调配各种资源;你说他会打仗吧,华里的胜仗几乎都是靠粟裕打的——只能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当时对华野领导人的定位是极为准确也是非常睿智的:陈毅总负责,但粟裕专管军事。
陈毅在新中国担任的职务很多,重要的有上海市长、华东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他是副国级领导人。1955年,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排名第6,位于贺龙之后,罗荣桓之前。
粟裕
粟裕
粟裕被称为“战神”,巧合的是,他和另外一位“战神”林彪同岁,两人都参加了南昌起义,都是队伍中的基层干部,都随大部队南下。在朱德和陈毅带上井冈山的年轻干部中,就有林彪和粟裕。
粟裕在井冈山也和林彪一样,军事天才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的发掘而一路飙升,只不过,他上升的速度没有林彪那么快。红军长征前夕,林彪已经是中央红军绝对主力红1军团的军团长,而粟裕只能率一部偏师来掩护主力西征。红军长征离开苏区,粟裕的部队失败,好在粟裕活下来了,在深山老林中打游击,而方志敏却被敌军所害。
粟裕和陈毅一样,都没有参加长征,都留在苏区坚持游击。但陈毅是因伤走不了,而粟裕则是另有任务,但打游击时的艰苦程度是一样的,一点不比长征小。
几位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和王树声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成为新四军的骨干将领,开始了和陈毅的合作。事实上,粟裕和陈毅的军政轨迹是如此相似,从南昌起义开始,他的命运似乎就和陈毅连在一起,所谓“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开端,远远早于人们的认知,是从南昌起义就开始了的。
新四军使粟裕再次成为陈毅的部下,而到解放战争爆发后,两人再次合作的机会成熟,陈毅在泗县以多打少遭遇失利,而粟裕则在苏中七战七捷。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下令,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全新的华东野战军,陈毅出任司令员兼政委,负总责,而粟裕专门管军事,负责行军打仗——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英明的决定,陈毅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粟裕的军事能力得到完美展现,淮海大战和渡江战役的巨大战果充分说明了问题。
1955年,粟裕被中央军委授予大将军衔,位居十位大将之首。很多军事爱好者说,单纯论军功和军事造诣,粟裕绝对可以在元帅中有一席之地,而且排位还不低!在新中国,粟裕曾任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是副国级领导人。
谭震林
谭震林
谭震林比起前面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和粟裕来,知名度似乎没有那么高,但绝不意味着他在历史上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相反,谭震林不管是在能力、资历和功劳等各方面,都是老一辈领导人中的翘楚。就连毛泽东都管他叫“谭老板”。
谭震林和毛泽东一样,是湖南人。他很早参加革命,是共产党第一个“政府主席”:1927年冬,革命军攻陷湖南茶陵,谭震林任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兼工会主席。茶陵是湖南西部的一个县城,靠近江西,离江西井冈山只有不到120公里。所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谭震林也成为其中重要一员。
在中央苏区,谭震林先后任军政委、中革军委委员、福建军区司令员等,主力红军长征后,他和陈毅、粟裕、张鼎丞、邓子恢等一起,领导了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
谭震林一家
抗日战争爆发,谭震林成为新四军骨干将领,先后任第6师和第2师师长或政委,日寇投降前夕,谭震林任华中局副书记、 华中军区副政委兼和华中野战军政委。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委。
举世震惊的淮海大战中,刘邓陈在西线指挥中野大军围攻黄维兵团,谭震林则和粟裕合作,负责东线作战,一直到1948年12月17日,谭震林和粟裕才与刘邓陈见面,五位军队高级领导人自中央苏区一别,已经十多年没有聚在一起了,五人十分兴奋,合影留念,这也是淮海大战中五人唯一的一次聚会。
新中国成立后,谭震林因为已经转入地方,因此没有参加1955年的授衔,否则,以他的资历和战功,应该是大将军衔。谭震林在建国后,历任浙江省委书记并主政华东、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中顾委副主任,这些都是副国级职务。
韦国清、邓子恢、陈毅、唐亮、粟裕、陈士渠和谭震林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2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