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实体网点的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等必须办理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这是在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组织的人民币现金服务工作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作出的明确判断。
本次座谈会上,范一飞以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风险官刘福寿围绕上述人民币现金服务工作的最新情况进行了介绍,工商银行副行长郑国雨、招商银行常务副行长王良分别介绍了本行现金管理服务相关工作。
停办现金业务不可取
此番金融管理部门的表态是对此前两家银行停办现金存取款业务的正式回应。
虎年春节前,北京中关村银行和辽宁振兴银行分别发布公告表示,将停办现金存取款业务,停办渠道包括营业网点柜面和ATM机自助渠道。其原因均与经营数字化转型有关。
两家银行的公告一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而根据人民银行的初步排查,还有一些银行网点也停办了现金存取业务,涉及农信社、外资银行等,也包括一些国有大行。
对于银行网点停办现金业务,一些专家表示,民营银行现金业务占比不高,而柜台、柜员、现金押送等成本较高,在“一行一店”原则下,一些民营银行从设立之初就未设物理网点。但是,大多数评论表示,商业银行办理现金业务是“天经地义”,不能只考虑成本;也有观点认为,即便是没有人工服务,也应当保留ATM等基本的现金服务渠道。
“银行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停办现金业务是没有道理的。”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他强调,民营银行自其诞生以来有其特殊性,在定位上主要聚焦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等薄弱领域金融服务,更不应该忽略服务客户的初心。
金融管理部门对此的态度是明确的。范一飞表示,人民币现金是国家法定货币,现金服务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金融服务,现金投放收储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最基本业务,在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范一飞强调,设有实体网点的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等必须办理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他表示,各机构不得以业务转型升级、现金业务较少、控制成本、降低业务管理风险等为由,停办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强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的管理,并通过多种方式为其办理现金存取业务提供必要保障。刘福寿提出,各银行机构要持续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当下急需解决的金融服务短板和问题,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不少银行也将现金服务作为其最重要的一项基本保障工作。例如,一家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行服务的客户群体中三农、小微、零售业务中的老人较多,使用现金频率较高。因此,网点存取现金服务一直是该行工作的重点,保障客户随时取钱等现金流动性管理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法系主任伏军表示,由于银行的服务涉及更多的企业及个人,因此,监管机构在这些银行停办现金结算业务方面应当给予更多的限制,以确保现金收付业务向社区、社会的可持续提供。
《金融时报》记者也了解到,金融管理部门将继续研究相关情况,下一步有可能采取立法或行政措施,要求、鼓励银行继续为社区、社会提供现金结算服务,履行社会责任。
现阶段我国对实物现金
需求依然较大
重视现金服务,绝非简单的行政指令。与不少金融消费者直观感受不同,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虽然非现金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但现金的总体需求依然较大。
据范一飞介绍,2021年全年现金净投放6510亿元,截至2021年末,我国流通中现金(M0)达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7%,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这一数据也有力证明了现阶段我国对实物现金需求依然较大。
“这也是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范一飞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宏观层面,国民经济增长对现金需求增长起到了支撑和拉动作用。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现金投放高位运行的经济基础。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持续推动市场利率下行,促进现金净投放增长。
中观层面,部分发达地区由于民营经济繁荣、小微企业活跃,现金需求始终较为旺盛。随着中西部地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吸引农民工本地就业,其现金投放快速增长。精准扶贫、移民搬迁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也加快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货币化速度,助推当地现金投放。一些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地区,现金支付稳定可靠,更受人民群众欢迎。
微观层面,不少个人和小微企业仍存在较坚实的现金需求。2021年,国家继续出台“六稳”“六保”政策措施,扩大就业和居民增收提高了消费性现金需求,特别是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户,有效拉动了经营性现金需求。此外,现金使用门槛低,匿名性强,支付快捷,老年人、农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特定群体更偏好使用现金。
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柜面现金存取业务是满足客户现金存取业务的重要渠道。记者从人民银行了解到,2021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私现金业务量占客户现金业务量超90%,柜面现金存取又占现金存取总量超70%,是现金服务的主要渠道。
“可以说,目前,现金仍是居民非常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柜面现金业务总体规模依然较大。”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实际上,金融机构的一些数据也表明,公众对于现金的使用需求仍然旺盛。例如,工商银行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该行累计为客户办理现金业务近18亿笔,收付金额15万亿元。而招商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该行2021年对客现金收付量为1.36万亿元,比2020年增幅超过7%。
科技赋能 集约化管理
压降成本有高招
实际上,尽管开办现金业务的确需要负担一定成本,但以此为理由停办业务并不合理。相较于简单粗暴“叫停”,业内也有多家金融机构不断积极探索提高现金服务效率、降低成本之举。
建设银行有关业务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银行在提供现金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尽管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但应当积极探索压降成本之道。例如,建设银行通过运筹学、建模等手段来进行现金备付管理,通过大数据的管理模式,每年能减少几个亿的资金占用成本。“这就是运用现代化的金融科技手段,通过提升管理能力来增加效益。”该负责人表示。
无独有偶,集约化、科技化是多家银行提到的共同之策。王良介绍,对于大额或大量小面额的现金支取需求,该行提供手机银行APP、企业网银、电话银行、柜面等多渠道供客户进行预约,客户预约成功后,该行将通过智能集中调配流程高效完成现金备库和网点配送。通过集约化管理来提高现金服务效率,也能降低现金占用成本。此外,在科技化助力压降成本方面,招行表示通过现金自助设备智能监控、智能清机等手段,保障现金自助设备正常服务效率,满足客户随时存取现金的服务需求。
与招行相似,工商银行也提出要探索科技赋能。记者了解到,该行在北京、浙江等7家分行试点网点现金数字化运营新模式,实现现金收付和账务自动处理,提高现金服务效率。此外,该行还稳步推进金库智能化建设和试点应用,实现现金清分、款箱物流、ATM加卸钞等的移动互联、任务驱动和全过程管理,提升现金保障能力。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19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