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新股权,和你一起开拓新时代,这里是名庭股权内参。
2018年3月23日的华为公告,宣布了轮值CEO制度不再运行,而改为轮值董事长制度。由此引发了2个问题。
上一期内容我们解答了第2个问题:董事长和轮值董事长,到底谁的官儿大?谁领导谁?
第一个问题我们没有解答,也就是:既然选举梁华担任公司董事长了,华为为什么还要设置轮值董事长呢?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翻开华为的历史,回到轮值制度建立之初的情况。
轮值制度的初衷
经营管理团队(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轮值制度是2004年在华为开始推行的,设计EMT的初衷来自于任正非管理思想的转变。
1999年通过选举孙亚芳为董事长,任正非把公司对外交往、公共关系等事务分解出去,自己的主要精力是做企业内部管理,华为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自2000年负责技术的“牛人”李一男出走、郑宝用身体不适淡出管理层以后,任正非开始思考团队管理的企业模式。
华为2002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60亿,员工数量也已经突破2万,但任正非的个人作用依然如超人般强大,华为和很多传统企业一样,延续着高度集权的治理模式,任正非身兼事实董事长和CEO,所有战略与经营的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即便有明确的章程和经营决策的EMT会议规程,也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表决的时候:与任正非一致的,自然通过;与任正非不一致的,以任正非的意见为准。1998年定稿的《华为基本法》第53条中“决策的原则是,从贤不从众。”的表述也耐人寻味,高管心里很清楚:所谓贤者,任正非也。
这种高度集权的治理模式,成也萧何败萧何,人治的色彩很严重,给公司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灾难。
比如,进入小灵通市场的问题。在讨论是否进入时,几乎所有高管都建议以委托代工方式快速介入,理由也相当的充分,小灵通虽然是典型的机会市场,生命周期有限,但如果华为自动放弃的话,会让竞争对手UT和中兴轻而易举的赚个盆满钵满。但是这个提案却屡次被任正非否决,可是两年之后,任正非自己醒悟过来,才抓住了小灵通生命周期中的尾巴。但是,损失太大了。
再比如,2002年华为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的负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任正非个人当年对国内光传输市场的预测错误。当时公司高层与任正非有重大分歧,后来事实证明:任正非对市场盲目乐观,最终导致公司销售目标大幅下调,员工士气极其低落。
随着华为国际化的规模扩张和全球市场地位的提升,战略能见度变得越来越低,依靠领导者个人能力判断市场难上加难,任正非开始意识到:效率很高但风险巨大的个人决策模式必须改变,否则将危及公司的生命安全。
与此同时,接班人问题也摆在了任正非的面前。这位58岁的舵手,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华为过分依靠任正非的同时,为接班人的选拔和培养设置了严重的障碍。当时高管团队已经形成了依赖“英明领袖”的惯性思维,很少思考战略方向的选择与战略机会的把握问题。战略决策人才的匮乏,对华为是非常危险的,
于是,任正非下定决定要对华为的决策机制进行调整。
从EMT管理团队轮值到轮值CEO
此后,任正非通过与外部咨询公司合作,开始设计经营管理团队负责制。
2004年华为先从COO首席运营官开始轮值。公司运营管理的决策交由COO负责,由八位副总裁轮流执政,每人半年。涉及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依然由CEO任正非或孙亚芳董事长负责,把守最后一道关隘。
经过2个循环、7-8年的试验,轮值COO制度逐渐成熟。2011年,华为开始实行由郭平、徐直军、胡厚崑3人构成的轮值CEO制度。其他人员中,3人离职,创业伙伴纪平任职健康官、退出管理层,徐文伟不参与轮值但还是董事会成员留在管理层。任正非也逐渐开始脱离管理团队,专注于董事会层面的决策管理和CEO教练。通过这种“在岗培养+在岗选拔”的方式,为后任正非时代做好准备。任何人都不可能是轮值CEO的钦定人选,董事会制定相关轮值制度,并根据明确的任职资格标准对CEO候选人(EMT成员)进行评估选拔,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人事调整。
为了注释和推进轮值CEO制度,2011年任正非发表了经典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
“过去的传统是授权予一个人,因此公司命运就系在这一个人身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非常多的历史证明了这是有更大风险的。而现在授权一群聪明人作轮值的CEO,让他们在一定的边界内,有权利面对多变世界做出决策,这就是轮值CEO制度。轮值期结束后并不退出核心层,就可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使优秀员工能在不同的轮值CEO下,持续在岗工作。一部分优秀的员工使用不当的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干部都是轮值期间共同决策使用的,他们不会被随意更换,使公司可以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受制于资本力量的管制,董事会的约束,又不至于盲目发展,也许是成功之路。不成功则为后人探了路,我们也无愧无悔。”
轮值董事长制度
2011年任正非在华为种下了集体决策模式的种子,于是有了轮值CEO制度。到2018年3月23日,经过7年左右的时间,这颗种子终于开花了,于是就产生了今天的轮值董事长制度。
以上,我们回顾了轮值制度在华为的诞生和演变。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
既然选举梁华担任公司董事长了,华为为什么还要设置轮值董事长呢?
答案,是不是不言自明了呢?
华为公司董事长是形式董事长,轮值董事长才是实质董事长。由于要发挥集体决策作用,所以董事长在多个人之间进行轮值。
在一个公司的权力分配格局中:
· 控制权隶属于股东会中的大股东,需要的是资本智慧;
· 总经理班子则是人的手脚,需要的是执行力和速度,本来是不适合轮值的。但是,华为为了培养经理人的战略决策能力,为了稳妥起见,所以先在执行层面搞了个轮值ceo制度,试试水。
· 而董事会,则需要集聚各种高见、尤其是反对派的意见。这种情况下,在游戏规则上,要充分发挥民主精神,集体决策,这样才能增加决策的科学性,过滤大股东个人控制、个人决策的风险。所以规范上来讲,公司的董事,不是股东们的奴才,也不是大股东的发言人,而是只对公司负责、对决策负责的一群人。华为的董事会也是如此。
说到这儿,有人肯定又要问了:
那你不是自相矛盾吗?既然华为要集体决策,为啥还设个轮值董事长,并且还说是公司的最高领袖?这不是又回到了个人英雄主义时代?
非也。
任正非设计的集体决策制度,跟我们想象的场景,很多人同时决策,不是一回事儿,而是3个人在不同时期分别担任公司的领袖,但是在决策内容上,不管谁担任了轮值董事长,都要保持一致性,不能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可以经常换,但是臣子不能换,制度不能随意改,这样就避免朝令夕改,让战略的贯彻更长久,让执行层有稳定的制度预期。为了给轮值董事长的权力赋予权威,这个轮值制度,一下就排了5年时间,并在上述001号股东会文件中记载下来,然后又在公司网站上对外披露给所有人。这是一种宣示,更是一种制度。
通过轮值制度,能避免个人决策的高风险、又不过分影响决策的效率,并且不容易出现第2个权力中心,任正非即使不能通过股权数量控制公司,即使不担任董事长,也无人能撼动他的老大地位。但是,这个制度也不是没有弱点,就像天下所有的盖世神功都有死穴一样,一旦任老板龙体欠安,华为会不会出现权力真空,然后演变成群雄割据?
这个,真的不好说。
不过,任老板的制度创新及其尝试勇气,是我所看到的民营企业家中最开放、最大胆、最有格局的一个。
至于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要不要学习吗,我就不说了,因为他们可能不像个企业。我相信,无论华为的轮值董事长制度能不能、会不会写到公司章程上,无论这个制度的结局最终会怎样,它都会成为公司治理的经典教材,且没有之一。
除了敬意,我只有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华为成为百年企业,祝愿任老板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18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