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解放战争中,逐渐形成了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五大力量。
在这五支战略部队当中,又以华东的第三野战军(前身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的第四野战军(前身是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最为强大。
江湖一直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多年来坊间一直在争论:粟裕麾下屡战屡胜的三野,兵多将广、南征北战;而林总率领四野横扫南北,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三野和四野相比,哪个更强呢?
我们从领军人物、主要将领、兵员素质、武器准备、战略后方等五个维度,对三野和四野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比较和衡量,看一看纵横四海的这两大野战军,粟裕和林总的部队究竟哪个更胜一筹。
一、领军人物对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也是一支铁军的必要条件。
五大战略力量都有一个令敌人艳羡不已的黄金搭档:一野(西野)有彭习组合,二野(中野)有刘邓组合,三野(华野)有陈粟组合,四野(东野)有林罗刘组合,华北军区部队也有聂薄组合。
1、粟裕对比林总:资历大体相当,都出自南昌起义;军职,粟裕低于林总;歼敌战绩数量,粟裕好于林总;战术素养,粟裕师范毕业,林总黄埔四期;战略眼光大致相当,粟裕更有预见(淮海战役粟裕首功,辽沈战役林总迟疑)。总体评价,粟裕略逊于林总。
2、陈毅对比罗荣桓:资历,陈毅更高;军事水平,大致相当(陈毅有三年游击战,罗荣桓有山东根据地);军内职位,陈毅略高(委员);后勤保障,罗胜出。总体评价,陈毅胜出。
3、指挥班子对比:副政委谭震林对比高岗,四野胜出;参谋长张震对比刘亚楼,四野胜出;政治部主任唐亮对比谭政,四野胜出;后勤司令员刘瑞龙对比周纯全(洪学智、李聚奎),四野胜出。
因此,三野和四野的指挥机构对比,林总的四野以总分三比二胜出。
二、主要将领对比
三野和四野都是名将如云,但是四野的战将更多。
如果以1955年9月大授衔作为衡量标准,三野和四野差距较大:
三野出了一位开国元帅陈毅,两位开国大将粟裕、张云逸,十位开国上将许世友、王建安、张爱萍、唐亮、钟期光、韦国清、傅秋涛、陈士榘、宋时轮和叶飞。
四野开国元帅2位,林总、罗荣桓;开国大将3位黄克诚、谭政和萧劲光;开国上将19位:邓华、吕正操、刘震、刘亚楼、李天佑、李聚奎、杨至成、萧华、萧克、陈伯钧、陈奇涵、周桓、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黄永胜、韩先楚、赖传珠、乌兰夫。
如果只看开国将帅总数,三野的349人和四野的360人差距并不大。主要差距还在军衔的高低,三野的少将、中将占比更多,而四野的元帅、大将、上将数量,几乎都是三野的两倍。
当然,大授衔是考虑到了红军时期、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如果单论解放战争,毫无疑问三野的大仗、恶仗和苦仗比四野多得多,这也是粟裕的三野伤亡率比林总四野更高的主要原因。
战将的素质决定了其上限,以抗美援朝为衡量:四野的战将整体还是强于三野。
三、兵员素质对比
三野的主要来源有两大部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
山东野战军主要是山东八路军主力开赴东北以后,留守根据地的部分,主要是抗战时期的山东纵队和八路军115师部分人员。华中野战军主要是苏、皖的新四军,再往前就是坚持三年游击战的游击队。
1946年底,山野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开始了“陈不离粟,粟不离陈”时期。
应该说,三野的历史底蕴和底子不如四野,但是在陈毅的沟通协调和粟裕的运筹帷幄之下,三野焕发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前两年的爬坡阶段,为全国大反攻赢得了最后的战机。
四野的主要来源,可以说是抗战胜利后来自“五湖四海”,融合为一。
既有来自冀热辽的李运昌等部1.3万余人,来自山东的罗荣桓、萧华八路军主力6万余人,也有黄克诚新四军三师3.5万余人,还有陕甘宁边区359旅、警1旅、教2旅各一部及抗大、延安炮校1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以及来自各区的干部2万余人。
和三野的部队相比,实际上四野的兵员更加复杂,但是林总的战术和罗政委的政工工作,让民主自治军到民主联军,再到东野和四野,四野在飞速壮大的同时,整体战斗力提升也是肉眼可见的。
从部队整体素质来看,无疑四野更有优势,这也是历次大裁军四野保留最多的原因。
四、武器装备对比
在五大战略力量中,四野的武器装备也是最好的。
由于在民国时期到建国初期,东北始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也是煤炭、钢铁、粮食、木材的主产区。而且集中了全国大部分重工业,战略物资储备非常丰富。
抗战胜利后,抢占东北的民主联军从苏军手中接收(换取)了大批武器装备;参谋长刘亚楼亲赴苏联,交换了一批武器;鸭绿江畔的朝鲜给了不少日军遗留的军火;“炮兵元帅”朱瑞,带领炮校师生搜集了不少大炮。此外,大连、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建了兵工厂。
白山黑水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活动在山东、苏中、中原的三野不具备的。
三野的武器弹药,山东等地的兵工厂生产的数量有限,单靠“运输大队长”来赞助也不现实。同样是1948年10月,三野的济南战役大炮有限,尽管有2万人起义依然伤亡很大。四野强攻锦州的时候,已可集结上千门火炮,强大的火力让敌军都感到震惊。
淮海战役胜利靠的是“群众的小推车”,但大连的炮弹同样功不可没。
五、战略后方对比
粟裕和三野的背后,是幅员广大的华东解放区(华东局):
重量级人物除了外号“谭老板”的谭震林,还有辅佐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副政委黎玉,华东军区的政委和建国初期的“华东王”饶漱石,革命老人袁仲贤,书法家舒同,老资格的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地下工作的杰出代表刘晓,以及二野支援的副政委宋任穷等人。
而在东北地区成长壮大的四野,“娘家人”更是阵容强大:
在林罗刘背后“服务”一线的,有李富春、李立三、蔡畅、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等大员,有内蒙古、冀察热辽、辽东、吉林、辽吉、松江、合江、牡丹江、黑龙江、嫩江等十大军区。
战略后方对比,从华野到三野两年间山东根据地消耗巨大,导致“鱼多水浅”一度供养不足。而从东北民主联军到东野两年多时间,林总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百万大军的后勤保障充足。
所以,从地理条件和战略后方比较,依然是林罗刘的四野好于陈粟的三野。
综合以上五个因素,林总的四野整体战力优于粟裕的三野。
当然,如果单论解放战争,三野的光芒也是超过四野的。我军五大战略部队,既能各司其职、完成主席赋予的战斗歼敌任务,又能通力协作共同演绎围歼807万敌军的历史诗篇。
从这一点看,敌军空有一手好牌,但同床异梦、各自为战,最终落得“鸟兽散”的下场。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17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