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同学在联句比拼中再次垫底,要求大家“担待”自己。诗社总评委李纨表示不同意:“也没有社社担待你的。又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了,今日必罚你。”诗社总共没开几期,每次都是宝玉成绩垫底,每次都要大家照顾,所以这一次李纨态度很坚决,必须要罚。第五十回由此进入第二个场景:“宝玉受罚讨红梅”,归入贾府气运线。
李纨说道:“我才看见拢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李纨想要拢翠庵的红梅,自己讨要不得,就想让宝玉去给自己要一枝,给自己插瓶用。这分明是假公济私的惩罚,众人都说,“这罚的又雅又有趣”,宝玉自己也十分乐意。可见所谓“惩罚”,说到底仍然只是大家消遣的方式。至此,事件主线再次与第四十九回宝玉途径拢翠庵见到红梅的线索,完全重合。
宝玉“答应着便要走”,湘云、黛玉两人一齐说道:“外头冷的狠,你且吃一杯热酒再去。”于是湘云早执起壶,黛玉递了一个大杯,满斟了一杯。湘云笑道:“你吃了我们这杯酒,你要取不来,加倍罚你。”满屋子人,真正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宝玉的,竟只有黛玉、湘云二人。湘云执壶,黛玉递杯。湘云现实、黛玉浪漫。虽然现实的湘云看不惯浪漫的黛玉,但对于宝玉来说,性格互补的湘云和黛玉,才应该是自己的人生良配。可惜,造化弄人。曹师作为过来人,十分很清楚人生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因此,最终没有在宝玉的身边为两位女孩安排位置。在萧遥看来,缺憾美,也是《红》书的魅力之一。
宝玉忙吃了个满杯,“冒雪而去”。李纨先还要命人好生跟着宝玉,“黛玉忙拦住”,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这句话,曹师意在表现黛玉冰雪聪明,虽然跟妙玉接触不多,但对其性情、心思了如指掌。同时,借黛玉之口,表现妙玉的难以捉摸、难以相处。
李纨忙点头说是,“一面命丫鬟将一个美女耸肩瓶拿来,贮了水准备插梅”。于是又笑道:“回来该咏梅花了。”湘云刚刚的联句意犹未尽,忙道:“我先作一首。”宝钗赶忙制止:“今儿断乎不容你再作了,你都抢了去,别人都闲着也没趣。回来还罚宝玉,他说不会联句,如今就叫他自作去。”
宝钗是众姊妹之中最有威仪的人,因此她这么一说,非常有号召力。果然黛玉笑道:“这话狠是。我还有个主意,方才联句不彀,莫若拣那联的少的人作红梅。”宝钗笑道:“这话是极。方才邢李三位屈才,又且是客,琴儿和颦儿,云儿三个人也抢了许多了,我们一概都别作,只让他们三个作才是。”
这段文字中,能够看得出宝钗跟黛玉之间的良性互动很多,暗合上一回中曹师借宝玉所见,所闻,所问,交待黛玉跟宝钗的关系非比从前,已经变成了情投意合的好姐妹。在大家这次对话的字里行间,曹师首先为刚才没有给岫烟和李纹李琦表现的机会进行说明,同时为接下来题咏红梅诗进行铺垫,申明要以刚刚参与联句较少的几位为主,以此为岫烟等人接下来的出场亮相预先造势。
李纨于是说道:“绮儿也不大作,还是让琴妹妹吧。”把李绮单独挑选出来,不参与题咏梅花诗,同样是曹师为了行文曲折度而做的刻意安排。毕竟,联句参与少的新人只有岫烟、李纹和李绮三人。如果让三人按计划一一作诗咏梅花,那整个文字的设计就会显得平淡苍白。为此,李绮被李纨声明退出,正是避免行文呆板的最优选择。
宝钗只得应允,接着又说:“就用‘红梅花’三个字作韵,每人一首七言律,邢大妹妹作‘红’字,李大妹妹做‘梅’字,琴儿作‘花’字。”李纨道:“饶过宝玉去我不依。”李纨的这个建议,仍然是曹师为了丰富场景细节而特意增加的小涟漪。
于是湘云忙说:“有个好题目命他做。”众人问是何题,湘云道:“命他就作《访妙玉乞红梅》,岂不有趣?”众人听了,都说有趣。第五十回的第二个场景,至此结束。
从总体布局来看,这个“场景”的文字和情节都极其简单,时间跨度也非常短,严格说起来,不应该算是独立场景。只不过考虑到后文的文字篇幅,以及场景中关键人物的变化,暂时选择以此分界。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158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