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才能有见识,才能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对于我们八零后这一代人的童年来说,由于经济的不发达,行万里路显得那么艰难。大多数情况下,读书的成本要相对低廉一些,所以我们只能依靠读书,去了解外边的世界。
只是,边陲小镇,可读到的书实在是太少了。于是,对于90年代生活在兴安岭的年轻人来说,去书店租书应该是一个比较廉价,又很实惠的休闲娱乐方式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概10年前,随着网络等媒体的飞速发展,各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多,书店渐渐地关上了虚掩着的门,和那些陪伴过70后,80后的旧书们一起,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我和租书店算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学的时候,老叔喜欢读武侠小说,在他的影响下,当时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我就零零散散地阅读了一些杂七杂八不入流的武侠小说,当时还不知道金古黄粱温等人的大名,只是看着小说封面上画着手拿各色兵器的古代人,觉得很有意思。
顺便说一句,当时出版的武侠小说在封面设计上堪称一绝,寥寥数笔就把孤傲冷峻的江湖浪子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其中尤以太白出版社出版的萧十一郎为最。后来这种风格被珠海出版社学去,出版了一套蜚声海内的古龙作品集。
上了初中后,学校有图书馆,只是我们都很少有机会去借书,当时的图书馆一般都只对老师开放。上初三的时候,逐渐有同学去租书店租一些小说、杂书来看,而且还要躲避目光如炬的各位老师的侦查,一旦发现,即刻以违反课堂纪律论处。即使平时下课时间也禁止观看。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们所阅读的课外书实在太少了,同学们甚至连传阅一本《读者文摘》都要被叫到办公室去训话。阅读量的稀缺导致了很多同学课外知识的匮乏。虽然我曾经写文章对我的老师们表示敬意,但我仍然要说一句,学习,不光是学课本上的知识。有限的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小镇上的同学们考试成绩还可以,但是综合素质却比大城市的年轻人相差很多。
那时候租书的成本很高,一本书押金要10到20元左右,每本书每天的租金是五毛钱。这也练就了我看书的超长速度。当时比较流行的一本《寻梦园情话系列言情小说》我只需要一节课就能看完,一套《天龙八部》只看了五天,而且不占用上课吃饭时间。
不过动辄20元的押金让当时经济拮据的我很是吃不消。幸好我和班长是好哥们,跟他借20块钱班费,等把书还回去了再把押金还给他,现在想想看,这有点假公济私的嫌疑啊。
高中的时候我已经对新林比较有名的租书店了如指掌,每本书放在什么地方都记得清清楚楚。时间一长就和老板混熟了,对他们进书买书进行指点,把一些伪作,次品剔除掉。当时在班级里,我和很多老师眼中“不学无术”的同学们厮混到一起,每天看闲书度日,虽然成绩一般,但是眼界开阔了不少。我的同桌、前桌、后桌,都是租书狂人。用现在的话说,我们都是“教室最后一排的同学”。
那时候最快乐的日子就是放学后骑着自行车飞奔到书店,在满是灰尘的书架上搜寻着喜欢的小说。那时候的我对于各武侠名家、言情名家已经达到了如数家珍的程度,不论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还是沈亚于晴席绢唐梦琳,他们的作品我都一一拜读并推荐给同学。
高考复读那年,新林开了一家平价书屋,他们家都是新书,我一下子就被那里的环境吸引,可以说,平价书屋是我梦想的起航之地。虽然经济拮据,但我还是花了不菲的价格买了半套古龙作品集。
老板看我舍得花钱买书,又对小说比较了解,逐渐愿意跟我聊天。我几乎每天都光顾,就算是不买书,不租书,也愿意去和老板攀谈几句。后来老板卖给别人的书都只能打八折,卖给我可以打七折或者六折。当时班级需要定一批地理练习册,正好平价书屋有,我跟老师说可以以六折的价格购买,并光荣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同学们面前倍儿有面子。
最后一次光临平价书屋是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也是我唯一回家的暑假,后来就再也没去过了。老板娘赵姐、还有老板大哥,你们现在好吗?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14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