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不管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很多地方在漫长的历史中都几易其名。比如我们熟悉的西安,就有长安、镐京等称呼;南京的别称则更多,比如金陵、建康、应天、天京等。但是我国有4座城市几千年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分别是成都、邯郸、益阳(1852年10月20日洪秀全统率太平军经长沙转战益阳,改益阳县为得胜县,这是益阳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短暂更名)、即墨(但现在即墨被改成了青岛的市辖区了)。今天要说的就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的家乡四川省成都市。关于成都的建城历史,依据金沙遗址等资料来看,成都的建城历史也可以追溯到3千年以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成都无疑是最淡定的一座城市,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至于成都这个名称的由来,《太平寰宇记》等史料认为是借用了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典故,并且在古老的蜀国语言中,“成都”的发音和“蜀都”相近似。说成都这座城市未更名,就要说一说“成都府”。成都府是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蜀郡为唐玄宗幸蜀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其政区经过唐、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演变,直至民国时期废除。“行政区划是一个现代的名称。任何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必须将其国土划分为有层级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行政区域,简称为行政区或政区。……行政区划就是国家对于行政区域的划分”。行政区划在我国历朝历代是有所区别的,研究行政区划的演变,可以更好地窥探某一地域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演变,便于今后的管理与规划。
一、成都府情况概述
成都是古蜀文化的发源地,成都府按《尚书·禹贡》所描绘的九州来看,应属梁州之域,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先人居住了。夏商之后,成都府地域为蜀国。秦灭蜀国之后,在此设置蜀郡。汉朝延续,汉武帝时,又设置益州。王莽时改益州为庸部,蜀郡曰导江,治所在临邛,以公孙述为导江卒正,述据蜀,都成都,后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后汉仍曰蜀郡。晋武帝时,改蜀郡为成都国。宋、齐之后,益州及蜀郡并治此。后周置益州总管府,隋朝开皇二年,改为西南道行台,第二年,又复置总管府。大业初年时,益州总管府废除,隋炀帝时又改益州为蜀郡,至唐朝时正式设立成都府。
二、唐宋时期成都府行政区划演变
隋朝时,成都府称为蜀郡,武德元年时,蜀郡改为益州,属剑南道。当时的益州与扬州并列为当时全国最繁华的两大商业都会城市。《太平寰宇记》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由此可见,成都府在当时的历史地位是很高的。《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成都府,隋蜀郡。……十五载,玄宗幸蜀,驻跸成都。至德二年十月,驾迴西京,改蜀郡为成都府,长史为尹。”成都府唐朝时属剑南道,武德元年时改为益州后,又设置了总管府,领有十七个州,益州领有十三县。天宝元年(742年),益州又改为蜀郡,为大都督府,十五年(756年)唐玄宗幸蜀,至德二年时,蜀郡改为成都府,号为“南京”,上元元年又罢京。《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成都府蜀郡,赤。至德二载曰南京,为府,上元元年罢京。”又分剑南道为东西二川,至东川、西川节度使,成都为西川节度使的驻地。唐朝时,成都府的辖境相当于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郫县、温江县、双流县等市县地。
北宋初,仍于成都设立成都府,属成都府路,为西川路治所。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时,成都府降为益州,端拱元年(988年)又复为成都府。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时,王小波、李顺在成都附近的青城起义,攻克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当年五月,宋军攻陷成都,起义失败,成都府被又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北宋嘉祐五年(公元1059年),益州再升为成都府,益州路再改成都府路,治所照旧。治所为成都、华阳二县。据《元丰九域志》载:“次府,成都府,蜀郡,剑南西川节度。唐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皇朝太平兴国六年降为益州,罢节度。端拱元年复为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淳化五年复为益州。嘉祐四年复升为府。六年复为剑南西川节度。治成都、华阳二县。”北宋时期,不同的史料所记载的成都复升为府的时间不同。《宋史·地理志》所记载的时间为嘉祐五年,《元丰九域志》记载的成都府复升为府的时间为嘉祐四年。
北宋时期,成都府领有成都县、华阳县、新都县、郫县、双流县、温江县、新繁县、广都县、灵泉县,共九县。《宋史·地理志》载:“县九:成都,次赤。华阳,次赤。新都,次畿。郫,次畿。熙宁五年,省犀浦为镇入焉。双流,次畿。温江,次畿。新繁,次畿。汉繁县,前属改。广都,次畿。熙宁五年废陵州,以贵平、籍二县为镇入焉。灵泉,次畿。旧名灵池,天圣四年改。”⑥(2211)至南宋时期,成都府仍领有九县。“北宋时,成都府领成都、华阳、郫县、新都、温江、新繁、双流、广都、灵泉等九县。《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同,则南宋时成都府仍领九县如故”。
三、元、明时期成都府行政区划演变
南宋末年,“在端平三年、淳祐元年、淳祐五年、淳祐十二年、宝祐五年,成都被攻破数次,但是,当时之成都府仍为宋之行政区域”。蒙古入蜀后,改成都府为成都路(公元1256年—公元1371年),元朝建立之后又创立行省制,成都府属四川行省。据《元史·地理志》载:“成都路,上。……二十年,又割黎、雅属吐蕃招讨司,降崇庆为州,隆州并入仁寿县,隶本府。”至元朝至元二十年时,成都府下辖成都县、华阳县、新都县、郫县、温江县、双流县、新繁县、仁寿县(唐为陵州,宋为隆州)、金堂县(宋属怀安军)等九县,彭州、汉州、安州、灌州、崇庆州、威州、简州七州。
根据国家当时的需要及一些原因,元朝时,成都府的辖区有所变化,明朝时期,成都府的行政区划范围呈扩大之势。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于洪武四年(1371年)又将成都路改置为成都府,依旧属四川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四川行省改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属之。治所仍为成都县、华阳县。明代时,成都府先后管辖成都县、华阳县、双流县、郫县、温江县、新繁县、新都县、彭县、资县、内江县、安县等。《明史·地理志》载:“成都府元成都路。洪武四年为府。领州六,县二十五。”这些州县为:成都县、华阳县、郫县、温江县、新繁县、新都县、彭县、崇宁县(元属彭州)、灌县、金堂县(洪武十五年入新都县,十三年又复置)、仁寿县、井研县(洪武六年十二月置)、资县(洪武初年降为县)、内江县(洪武中置)、安县(洪武年间,降为县)、简州(洪武六年降为县)、崇庆州、汉州、绵州(洪武三年来属,十五年五月降为县)茂州、威州。
总体来说,成都府辖境在不同时期各有损益,所辖州县略有差异,但是成都府在明代所辖范围是最大的。现成都市辖区,金堂县、都江堰市、崇州市、新津县,简阳市;德阳市下辖的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等,明代都属于成都府所辖范围。
四、清代至民国成都府行政区划演变
清朝建立后仍设成都府,府治仍为成都、华阳(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区)两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元曰成都路至正中,明玉珍伪改曰成都刺史府。前朝曰成都府,领州一,县二十五。今仍为成都府。”但所辖州县与前朝有所变化。华阳县曾于康熙九年并入成都,雍正期间又复置。“华阳,冲,繁,难,倚。康熙九年并入成都,雍正五年复置”。顺治六年时,沿袭明朝制度,为四川省省会。下辖成都县(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北部)、华阳县(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区东南部)、双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康熙元年裁入新津县。雍正七年十月复置”。温江县(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新繁县(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金堂县(今四川省金堂县)、新都县(县治在今四川省新都区)、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灌县(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县(县治在今四川省彭州市区),“康熙七年九月裁入新繁县,雍正七年十月复置”,崇宁县(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康熙七年九月裁入郫县,雍正七年十月复置”、新津县(今四川省新津县),“初属崇庆州,雍正末直属府”。什邡县(今四川省什邡市),“初属汉州,雍正末直属府” 。共13县,辖崇庆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崇州市区)、简州(州治在今四川省简阳市区)、汉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广汉市区)共3散州。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四川总督兼巡抚驻成都府,四川省有成都等十五个府级行政区。
民国时期,“成都府仅辖清代成都县、华阳县区域”。民国元年(1912年)时,川西道被裁撤。民国二年(1913年),恢复道置,成都府废置,成都、华阳两县为川西道管辖。1914年,川西道又改为西川道,原成都府的州县民国十九年前都属西川道,包括:成都县、华阳县、简阳县(清代为简州,民国二年改名)、广汉县(清代为汉州,民国二年改名)、崇庆县(清代崇庆州,民国二年改名)、什邡县、双流县、新都县、温江县、新繁县、金堂县、灌县、郫县、彭县、崇宁县、新津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所属城区被分出合并,设立成都市政公所管辖,隶属省府。1928年9月,正式设立成都市,属于省辖市。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省被划为18区,原成都府的大部分州县都属于第一区。“第一区,专署驻温江县,辖温江、成都、华阳、新都、灌县、新繁、郫县、双流、新津、崇庆、彭县”。简阳县属第二区,什邡县、广汉县、金堂县属第十三区。抗战胜利以后,四川省被划为16区,各区所辖县有所变化,成都市依旧直属于省政府。“第一区,专驻温江县,辖温江、成都、华阳、灌县、新津、崇庆、新都、郫县、双流、彭县、新繁、崇宁、金堂县”。原成都府的简州(后改为简阳县)属第二区,汉州(后改为广汉县)、什邡县属第十三区。
五、新中国成立后的成都市行政区划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府所辖的州县都变成了单独的市一级行政区划。1950年7月,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设置的14个区调整为8个区,以序数命名;翌年8月,成都县、华阳县部分区域划入后,又调整为6个区; 1952年,撤销成都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成都市和温江县、新都县、郫县、新繁县4县(政务院1952年6月21日政齐字第77号批复批准)。1953年5月,又调整为东城区、西城区、望江区、龙潭区、万年区5个区。
1955年,龙潭区、万年区合并为郊区(1960年更名金牛区), 望江区并入东城区。 此后又相继建立了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和黄田坝办事处(区级)。1958年9月,撤销崇宁县,主体并入郫县,其他部分并入彭县,灌县。
1965年7月,撤销新繁县划归新都县。撤销华阳县划归双流县。1976年,温江地区的双流、金堂2县划归成都市。1983年3月,温江地区12个县(温江、郫县、灌县、彭县、新都、什邡、广汉、新津、崇庆、邛崃、蒲江、大邑)并入成都市。8月,广汉、什邡由成都市划转德阳市。 1988年5月,灌县撤县并更名为县级都江堰市。
1990年9月4日,国务院批复将成都市东城区、西城区和金牛区调整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和成华区。1993年11月,撤销彭县设立县级彭州市。1994年6月,撤销崇庆县设立县级崇州市。撤销邛崃县设立县级邛崃市。1996年5月,成都高新区开始托管行政区域,形成一个计划单列的准行政区。
2001年11月15日,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2002年4月14日,撤销温江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
2013年12月1日,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托管双流县部分街道(镇),又形成一个计划单列的准行政区,标准名称为成都市天府新区,也称作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2016年1月18日,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2016年5月3日,国务院同意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2017年1月22日,郫县撤县设区并更名为郫都区。2020年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挂牌成立。托管简阳市部分街道(镇),第三次形成一个计划单列的准行政区。 6月19日,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
截止2021年12月31日,成都市行政区划面积143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93万人。辖12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3个县,161个街道、100个镇。
六、结语
成都府上古属梁州之域,经过发展演变,至隋朝为蜀郡,唐朝时始设成都府,两宋时期因某些原因曾一度降为益州后又升为成都府,但两宋时期是成都府经济最繁荣时期。元朝时改为成都路,属四川行省。明朝时,成都府辖区最广,至清朝时,仍设成都府,直至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1928年建立成都市,古代成都府所辖的成都县、华阳县、温江县等都变成了现成都市辖区,其他一些州县都变为单独的市或县一级行政区划。成都府的城市考古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和关注,随着基建考古工作的开展,在现成都市区出土了大量的城市生活遗迹和遗物,通过对考古发掘遗迹的研究,成都的城市考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之下,对成都府行政区划的研究就不是那么多了,但成都府在各朝各代行政区划的范围依旧值得继续考证研究。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1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