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科技依据自中汽数据中心独家获悉的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推出“青铜封神榜”之BEV月度红黑榜及PHEV月度排行榜。
从2022年4月开始,青铜封神榜采用新的评榜规则,不再按照上险量排序选取前10名,而是根据价格区间分成4部分:30万元以上、20—30万元、10—20万元和10万元以下,每部分根据上险量选取前5名。由此,可以更为清晰的分析新能源市场的发展走势和各细分市场的变化。
2022年10月,共有78款总计124,083辆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新车登记上险,环比9月(132,384辆)下降6.3%;当月PHEV上险量约占新能源车总上险量的27.8%。
今年1~10月,PHEV上险量总计达923,700辆,约占同期新能源车总上险量的23.1%。
今年10月,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整体车市,出现了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金九银十”环比下降特征。据乘联会分析,10月的新能源车环比走势受到个别地区防疫措施的影响,闭店情况较突出。各地防疫管控力度大,店头重要集客方式均有一定影响,改变了年末旺销规律,形成相对平淡的“金九银十”。
但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尤其是PHEV,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从本月上险量榜单来看,市场排位没有明显变动,头部集中效应进一步加剧,TOP1和TOP5之间甚至出现了10多倍的差距,若再以品牌为计,几乎就是比亚迪和理想在分庭抗礼,目前两家无论是技术路线、产品定位、主攻市场和营销策略上,都是错位竞争状态,各自称王,赚得盆满钵满。
券商研报指出,新能源市场集中度将远超燃油车:燃油车成本分散且弹性较大,因此较小的销量就能把成本降到盈亏平衡线以下,小车企也能盈利。而新能源车由于电池刚性成本占比大,削弱了规模效应,导致新能源车企的生存门槛大幅提升。随着2023年新能源补贴退坡,以及需求配置陆续同质化,预计尾部玩家将很快出局。
从目前的行业趋势来看,为了加快实现智能电动化转型,并提升销量,各大车企都在积极布局PHEV产品。但青铜科技认为,在串并联技术路线上横着一座名叫“比亚迪”的大山,想要翻越并不容易,车企投入巨资研发混动系统,用户却不一定能体会到其先进性。
相比之下,增程技术才是更具机遇的赛道。一方面,由于增程系统是纯电驱动,其使用体验无限趋近于EV——动力澎湃,加速线性,NVH也能控制在较低水平;并且增程可搭载下一代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这意味着智能电动车具备的智能化和自动驾驶能力,它也具备。
另一方面,增程车“短途用电,长途用油”,免去了EV的续航和补能焦虑。若车企在产品轻量化、增程器热效率、动力系统能效等方面下下功夫,做得更好一些,其使用成本并不比混联PHEV高,甚至有可能更低。
对用户来说,增程技术带来的是鱼和熊掌兼得的体验,非但不“落后”,反而很香;对车企来说,增程门槛低,省下的部分成本可用来实现更大的车内空间、更多的豪华和科技配置,消费者满意,自己也能多赚,可谓双赢。
此前,选择增程路线的理想和问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它们身上分别带有“大单品奶爸车”和“华为造车”的鲜明符号,很难说是增程技术打动了消费者。为严谨起见,青铜科技对该赛道进行了持续观察和调研。10月长安深蓝SL03增程版车型的上险量成绩,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我们的观点。
10月,仍在产能爬坡期的深蓝,一举杀入细分市场榜单TOP5,与上月相比,提升了3倍多。相比纯电版,SL03的增程版车型显然更受欢迎,虽然厂家仅提供了一个配置,但16.89万元的售价、前卫的造型、强劲的动力、超低的油耗,以及高通8155芯片和向日葵大屏等高价值配置,让这款产品只凭最传统和最朴素的卖点,就赢得了大众市场的追捧。
青铜科技走访终端发现,在渠道有限,品牌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SL03仍收获了大量订单,销售告诉笔者,“在非限购城市,增程版非常受欢迎”。行业专家认为,深蓝后续还将快速上量,有望改写10~20万元新能源市场格局。
而切入增程赛道的不只长安深蓝一家,广汽、哪吒、零跑、自游家、天际等品牌也已经或即将推出增程产品。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我们认为增程式市场空间比较大。随着部分车企取得阶段性成功,其他车企也会加速投入,力争在这几年加速淘汰传统燃油车。”
青铜科技大胆预测,虽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能源品牌突围愈发艰难,但增程赛道很可能会孕育新一批黑马。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11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