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同学们的不同人生
现在的你,还会参加同学聚会吗?
前几日,我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
令人感叹的是,很多昔日同窗已和过去有天壤之别,同学之间的差距也渐渐拉大:
有些人秃顶油腻,从外表再也看不到往日踪迹;
有些人却保养得当,还像是“从前那个少年”。
有些人谈吐不俗、像见了不少世面;
有些人认知陷入庸常,很难吐出半朵莲花。
有些人劝酒活跃,有些人端坐不动;
有些人喜欢胡侃一通,而有些人内心像盛满了故事,却选择了沉默。
从这些外在表现中,可以依稀看见一个人在过去那条只属于自己的时间河流中,经历了什么。
经济和社会地位逐渐拉开差距,经历和时运的不同,也大大影响了一个人的观念、外在表现和行为处事。
从青涩少年成长为中年男女,每个人背后经历过什么?
他们有什么人生挑战?
今天的状态是如何造就的?
我暗暗地躲在角落里,饶有兴致猜想着这些问题。
从这些同学身上,不难看到,每个人都带着自身的成长印记。
有位低调的同学内心似有乾坤。他从前是个差生,但如今早已没有了当初的调皮和不羁,待人接物成熟温暖。
他是真正找到顺应内心道路的那个人,尽管没有循着传统的道路获取成功,自我同一性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有一位与他人交往素来有困难的同学,在学业、工作、家庭方面都经历了很大的挫折。原生家庭和早期经历影响了她后面的人生。
但是,如今的她眼神坚定,谈吐成熟,正在以觉醒和成长的姿态,获取人生新的可能性。
也有人仍然保持着心智化水平较低的状态。某女生依旧讲话依旧直来直去、不留情面,刻薄的内在母亲依然驻留在心里,从未被觉察过。
内在客体关系不良,使她在人群中捧高踩低,对弱者释放攻击。
同时,也可以看到,也有很多看似过得不错的人背后藏着各自的人生问题。
昔日学霸工作不错,但沉默寡言。经他人口中得知,他的孩子网瘾休学,夫妻失和。
另外一位职场高管已离婚十年,对亲密关系失去兴趣,打算孤独终老下去。
看来,幸福快乐的人生与外在世俗成就的大小并无真接相关。
从一场同学聚会中,依稀可以看到中年人的生存状态:
从一些人身上,我看到成功和空洞;从另一些人身上,我看到了朴素和喜悦。
从一些人身上,我看到停止成长的样子;从另一些人身上,我看到通透和成熟。
从一些人身上,我看到人生的困境;从另一些人身上,我看到重生过的痕迹。
二、同学聚会,其实是有功能的
是什么让这些经历和处境大不同的同学又重新聚到了一起?
有人在寻找他们过往的青春。
那些青春时代的男神和女神,如同很多人尘封在心中的玫瑰,渐渐惹上尘埃。
如有机会再见,就如同解开一个人生谜底那样让人兴奋。
我的同桌曾喜欢一个男生。从她一走进这个饭局,她似乎就在搜寻他。
可当他出现时,她的眼神立刻暗淡下来了:
昔日男神变油腻了,变得肥头大耳,身材走样,完全看不到半点青春时代的痕迹。
更多男生眼中的女神早婚早育,被琐事困扰,再也没有走向更远的地方。
心中的玫瑰终于在现实中凋零了,很多人也许会预料到这个结果,但他们仍会在中年时期选择不断往回看。
记得有人说过,他再也没有办法像喜欢初恋一样喜欢一个人。而他和他的妻子,则有诸多相处上的问题。
一个人如果有不断往回看的需要,往往是因为当下过得不够好。
很多人固着在青春时代的情愫中,可能是没有办法经营好一段真实的关系,所以选择停留在想象里。
有人希望搭建人脉、从混得好的同学那里获取资源。
有个身家过亿的同学在同学聚会上极为热门,成为创业者们众星捧月的对象。
有人是来找安慰和共鸣的。希望在临时搭建的小社群中获得某些问题的参照。
孩子的问题让人操心,中年健康问题日渐逼近,职场上不好对付的项目和不易攻破的瓶颈,是很多人共同的痛点和关注点。
中年人需要新的情感连接。
中年人个个身负重担、风尘仆仆,虽被种种关系环绕,实际内心孤独无援。
一个临时搭建的小社群,或许能够给予一些支持和归属感。
有人渴望在多年后,成为舞台上的焦点。
长袖善舞的某同学热情无比,喜欢张罗其他同学吃饭唱歌,且买单请大家喝酒。
我过去对这位同学并不了解,觉得他沉默低调,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然而,在我的中年视角下,他成了很会来事的老男人。
过去人生时期未被充分表达的自恋,在有了社会和经济地位后,逐渐露出端倪。
这让人想到荣格的“人格阴影”理论。
每个人都有自我特质中的人性阴暗面,而中年人的成功,就像是压抑到潜意识的、未被激活和发展的功能得到了发展,就像是一头猛兽长出獠牙后,便会追求自己和别人用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
而更多的人,在通过某种方式吸引他人的关注:
仕途得意的同学,话语间透露出自己如今的资源和人脉;
职场上如鱼得水的同学,会有意无意透露自己价值千万的房子和人才济济的手下;
各方面平平无奇的男生,也会问身边的女同学:“我现在是不是和从前不一样了?”
在声色犬马中,这些表达明暗交织、相互较量。
虽然热闹异常,其实谁也没有真正听见谁,谁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声回应。
酒桌上的昔日同窗,像一群在河边玩石头的少年,争相把石头投入水中,扑嗵嗵水花四溅。
可是每一声,都只是听了个寂寞,每一朵水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朵。
那时我脑子里想起一句话: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三、亲爱的同学,你成为当初想要的样子了吗?
聚会中的这种种现象,不禁让人想起很多人的疑问:
人到中年,同学聚会还有必要吗?
也许,那些聚会中的同学想要的、看到的、找寻的、逃离的,多半是现在的人生。
有人渴望寻找自己从前的印记,以短暂逃离现在的缺憾。
那是一段呈亮色的岁月。可是,那些交织着羞怯、甜蜜和隐痛的、情窦初开的岁月,再也不复返了,相见终究不如怀念。
有人有未完成情结,渴望在新的时空下重新汇聚、真正被看见一次。
可是,外界的关注无法真正令一个人的自恋真正成熟起来。
同学聚会中的“炫耀”,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然而,当向外界展露自己的成功、风光和顺利时,往往是一种夸大性的防御,防御的正是内在的虚弱。
那些内在真正强大而整合的人,早就将人生调成静音了。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到的,成熟的人有一种“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境界。
也许一个人完成成熟的蜕变时,就会知道将眼光从外界投向内心、懂得真正看见和关注自己了。
看见自己,就是当生命的年轮逐渐外扩时,依然保持觉察和成长。
如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说道:大半的人在二三十岁就死了。
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
他们一方面对世界没有任何的好奇心,只求得过且过;另一方面又常常感到无奈和迷惘,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无趣,如行尸走路般的活着。
所以,中年或许成了很多人的第二次叛逆期。
在此过程中,人可以完成很多重要的自我整合。
《可塑的我》一书的作者陈婕君说:
青春期和中年危机,在本质上都是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人生命题。
我们的人生之帆在驶向何处?是否在离渴望的自己越来越近?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了吗?
幸运的是,很多偏离航线的中年人,在这个时期依然有可塑性。
看见自己,也意味着建立在独处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温尼科特认为,独处是情绪成熟的重要标志。
有独处能力的人,不会一味地热衷于参加同学聚会和各种社交活动;
懂得为自己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发展环境,不受他人价值观和庸常话题的影响。
也只有在不依附外界的状态下不断自我发展,才能够获得优秀的人脉、获得与他人价值交换的资本。
再回首惘然如梦,而当下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欣欣然的新开始。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1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