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晏殊 (宋)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译 文〗
见春燕鸿鹄飞走了,黄莺随后也归巢了。仔细地思来想去,这一生真是漂浮不定,千头万绪。像这莺飞燕舞的春景,跟做梦似地过不了多久就流逝了,散去时像秋云那样悄无声息,再也难以找到她们的踪影。
卓文君听到司马相如的琴声就和他私奔而去,汉水江妃遇到郑交甫就解佩相赠,他们已结成了仙伴侣随夫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的罗裙,也留不住她们的倩影。劝你不要再做那个唯我独醒的人了,最好大家都在花间喝个烂醉如泥。
『全文评析』
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不失为一首优美动人而又寓有深意的佳作,词中借用前人的诗句,把美好的爱情典故运用得自然贴切,信手拈来。
上片首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的是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去往北方,黄莺到了春天就鸣叫个不停,这些禽鸟都随着季节的变化,该来的来,该去的也去,春天也是走了又来。这番景象,不禁让人觉得更加惆怅。“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继散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
“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从客观事物转到人的主观,面对这种现象,不由让人陷入深深在思考,人生的起起浮浮让人一时无法正视。这两句前后相承,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借用了白居易《花非花》里的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此处的用意不同。作者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的思考,他把大好的年华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爱人的聚散与秋云的留、去相对照,内涵深刻,寓意深远。
下片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借用了美好的爱情典故,是对上片一番感慨的进一步延伸,又指明了产生上片感慨的主因,使上下片的关系交织粘连,过渡自然。“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听到司马相如弹奏的琴声而追他而去;“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遇到郑交甫后,一番交谈后解下玉佩送给他当信物。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都双双结伴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的罗裙也无法留住。
最后作者激昂地发出心声:“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不要再做徒劳的挣扎了,面对世事的无奈,既然凭一己之力难以改变什么,要“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到无花空折枝”。不要等美好的事物失去了,再在花间借酒消愁。这是受到了重大刺激后的反应,是对失去的年花与爱情的极大痛心。
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他写这件事,应该是另有寄托,不是真的在写男女的诀别。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掌握着军政大权。当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宋朝可谓是人才济济,盛极一时。可惜当朝统治者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了反对派的反击之言,先是韩琦被放出为外官,随后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对于一众贤才的相继离开,晏殊很是痛心,于是他把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应是他发出的一种愤慨之声。
欢迎爱好诗词的朋友们留言评论,谢谢关注!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1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