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天气逐渐暖和
最近出行旅游的人很多
去海边欣赏美景
成了不少人的度假首选
但是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
如果在海边看到这种
像塑料袋又像气球的生物,
要立即远离、千万别碰!
有剧毒!
毒性之强不亚于眼镜蛇
严重时可致命
3月24日晚
一市民在深圳大鹏西涌海滩欣赏海景时
发现沙滩上被海水冲上来的水母
经过对比
发现这个泡泡水母
竟然是剧毒的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用来蜇人的“凶器”
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触须
触须中密布着微小的刺细胞,这些刺细胞能分泌致命的毒素,单个刺细胞所分泌的毒素微不足道,但当成千上万个刺细胞所分泌的毒素积累起来时,其毒性之强不亚于眼镜蛇,僧帽水母的毒素属于神经毒素的范畴。
据了解,
如果不小心被僧帽水母蜇到,
会感到剧痛,
被其“刺”过的皮肤
会出现带状红色伤痕,
像被鞭子狠狠抽过一样。
这种鞭痕会持续2至3日才消散,僧帽水母的毒素则会渗入淋巴结,引发过敏反应,造成发热、呼吸困难、休克等现象,甚至干扰心肺功能,严重时会致命。
男子冲浪被水母蜇伤
伤口感染险些废了腿
专家介绍,有些水母外表非常漂亮,却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其细长的触手就是武器。触手上的刺细胞会像毒丝一样射出毒液,水中的猎物被其刺蜇以后,会迅速麻痹而死。
2022年9月,
广州日报曾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接诊了一位冲浪时被水母蜇伤、差点遇险的患者。
吴先生在冲浪期间不慎被水母蛰伤右踝,当即有刺痛感,但在消肿止痛后得到缓解,便没有过多在意。谁知几天后状况却愈发严重,右踝肿胀、疼痛,皮肤溃疡、流脓,甚至不能行走!随后,吴先生被南医三院诊断为“足踝部感染”。
医生表示,被海洋动物蜇伤,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经历一周的治疗,患者腿部感染得到控制,红肿痛明显好转。
特别提醒的是:
出现下列症状,需立即就诊
↓↓
1. 蛰伤处皮肤红肿明显,烧灼样刺痛,溃烂;
2. 全身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关节痛等;
3. 可能致命征象(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症状、喉头肿胀、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休克,甚至心脏骤停。
今年3月份以来,浙江省绍兴市已接连报告2起因食用河豚而引起的食源性聚集疫情,有3人中毒到医院就诊,其中重症2例,发生场所均为家庭聚餐。
目前症状较重的患者经ICU全力救治,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名重症患者均摄入河豚内脏,在患者的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中检测出河豚毒素。
河豚(本称河鲀鱼),其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有明显的门牙上下各两枚,被捕获后能吸入空气,使胸腹部膨胀如球。
每当春季来临,河豚鱼性腺逐渐成熟,毒性开始增强,其中卵巢和肝脏毒性最强,一旦食用致死概率较高。
2020年10月24日,唐山市曹妃甸区一家河豚鱼深加工企业的工人展示河豚鱼。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河豚毒素是在自然界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0.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河豚毒素耐热,化学性质稳定,盐渍、日晒等一般烹调手段均不能破坏。
春季是河豚中毒的高发季节,部分市民对河豚鱼毒性认识不足,存在盲目尝鲜侥幸心理,很容易“中招”。
若因误食河豚鱼及其制品后出现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呼吸困难、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请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近日,广东广州,黎女士吃了没熟发芽土豆后晕厥送医。黎女士介绍,买的土豆没注意发芽了,可能也是没太煮熟,吃完土豆十几分钟后突然头晕、呕吐,在上班的路上晕倒,当时已经没有知觉,被路人打电话叫的救护车。医生检查说她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今天(3月28日)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四月健康信息提示
西安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在外出踏青时注意出游安全,预防花粉过敏和采食野菜导致的野生植物中毒,保持身体健康,不负大好春光。
一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当前全国新冠疫情形势平稳,西安市新冠感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预防新冠仍不容忽视,建议市民朋友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健康提示
1.继续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2.日常做好健康监测。要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的日常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时,优先选择居家观察、对症服药,同时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影响他人。
3.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以上人群,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并接种加强针。
4.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请广大市民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二
预防各类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等。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主要为发热、咽痛、头痛、咳嗽、咳痰、皮疹、乏力等。近期西安市流感病例数上升幅度较为明显,部分中小学有聚集性疫情,市民群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幼儿园、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疫情的风险较大,需要重点关注。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多喝白开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2.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入医院、地铁、公交、商场等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手帕、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3.学校及托幼机构应着重防范呼吸道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病愈返校、疫情报告、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一旦出现聚集性疫情应及时上报卫生和教育部门。
4.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水痘、流腮等,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应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三
儿童注意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等,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排泄物,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日用品和衣物等物品传播。每年的4月至7月是西安市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4月为手足口病流行上升期,其传染性强,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易发生聚集病例或流行。
健康提示
1.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2.家庭常备“84”消毒液,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儿童的玩具、餐具和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经常清洗消毒,定期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3.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EV71疫苗,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4.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5.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发现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并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热、反复呕吐、嗜睡、易惊吓或烦躁、手足抖动、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并加强医疗救治。患儿在皮疹水泡干涸前不应上学或参加聚会活动,以免传播疾病。
6.托幼机构和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环境的通风消毒工作。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发现、应对和处置。
四
预防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布病包括畜间布病和人间布病,往往先在羊、牛、猪等家畜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患布病的家畜是人类感染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我省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近年来随着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严重危及人们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健康提示
1.前往正规、没有布病疫情的羊场购买羊只,定期对羊群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
2.搞好环境卫生,饲养家畜要圈养,人畜分居,避开水源,不要散养和混放。对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应进行消毒,当出现牲畜流产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3.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清洁圈舍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并经常消毒、换洗。劳作后要彻底清洗手部,注意个人卫生。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牛奶、羊奶要煮沸后饮用;吃涮锅、烧烤时,要把肉煮熟煮透后再吃;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5.从事牛羊饲养、收购、屠宰、皮毛乳肉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穿着防护服装,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医治。
五
春季出游注意防范野生植物中毒
四月春暖花开,气温适宜,出游踏青正当时。每到周末,很多市民朋友会选择外出踏青赏花,同时采摘野菜尝鲜。因野菜散落在野外,难免与杂草、毒草混在一起,需要仔细鉴别。因此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采摘野菜时应仔细鉴别,不要食用陌生野菜,遇到不认识或难以辨别的野菜切不可盲目采食,避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健康提示
1.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避免食用有毒野菜造成伤害。
2.不要采摘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及公路周边的野菜,注意避开环境污染的区域,如化工厂、污水、公路、垃圾填埋场等附近区域,即使这些地方的野菜生长茂盛,也不要采摘食用。
3.注意饮食安全,生食野菜应清洗干净,对不宜生食的野菜,需要经浸泡、蒸煮、烹调等处理。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把原料关,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不认识的野菜或蘑菇。
4.若食用野生植物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就医,同时保留剩余食材,留证待查。
六
过敏体质者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花粉过敏
春天万物复苏,是踏春赏花亲近自然的好时节,但同时也是花粉过敏的高发季节。花粉过敏症是过敏体质的患者对花粉的过敏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鼻眼痒以及咳嗽、憋气等。此外,花粉过敏还可引起荨麻疹或是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对于花粉易过敏的人,应该做好以下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花粉过敏。
健康提示
1.花粉季节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最好关闭门窗,可以在每天花粉指数低的时间(例如清晨、深夜)通风换气。
2.过敏体质者外出踏青尽量避开花朵茂盛的景点,选择不易产生过敏的时间出游。春天外出散步,最好在雨后,这时不但空气清新,而且受花粉影响最小。大风天气最好不外出游玩,此时花粉容易传播,容易接触过敏源。
3.出游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尽量穿长袖衣服,做好面部防护(例如戴口罩、戴眼镜或头部罩一个白色透明纱巾),减少上呼吸道和眼睛受到花粉刺激的机会。户外活动结束回家后应及时洁面、洗澡,也可以用淡盐水冲洗鼻部,有助于冲刷掉鼻子中的过敏物,进而减少或缓解过敏症状。
4.常备扑尔敏、安其敏等抗过敏药物,外出郊游时最好带上抗过敏药物。
5.外出旅游时若感到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时,应马上离开此地。一旦出现哮喘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综合:新华网 陕西疾控 西安疾控 山海视频 广州日报等
来源: 陕视新闻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e8%a1%8c%e4%b8%9a%e5%8a%a8%e6%80%81/36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