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91课,讲《说文解字》“哭”部汉字,“哭”部除部首汉字外,只有一个部属汉字:丧,今天我们就说这两个字,详情如下:
1、哭。这是《说文解字》540部部首汉字之一。现代汉语已取消了“哭”部。
读kū。《说文解字》给哭字的解释是:“哭,哀声也。从吅,狱省声。”会意字。先考察字形:
邹晓丽在《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中认为:“甲骨文的哭,象一个人擗踴(擗,捶拍胸部。踊,以脚顿地。擗踊形容捶胸顿足,极为悲痛的样子)之形。罗振玉、叶玉森等认为由‘丧’演变而来。”所以,要考察哭字,首先得从丧字说起,好在,今天我们也要说丧字,都在这一课。
首先,古“丧”、“噩”、“咢”同字;从字形考察,:“丧,甲骨文一期和金文西周早期,均象满树未开的花朵之形(如图),且多以桑得声。
这就有了两个意思:一是古“萼”字;二是有花萼未开而僵死或花落的意思。古人认为“花落”和“人亡”是两个有联系的概念,证明有两点:
一是从西周晚期的金文看,字形从“丧”从“走”,即快速地跑掉之意,所以“丧”在卜辞中除作地名外,还有逃、亡失之意。如“丧众(丧失军队)”这里丧失的“众”,可以是被打散跑了的人,即逃亡者,也有战死者。可见古人在造字之初,似就以花落来表示“人亡”。
二是从文献来看,比如《诗经.摽有梅》的“摽”即饿殍的殍。直到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还有“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句子。
再来说哭是如何由丧演变而来:
第一:国家“丧众”就意味着被敌国打败,是亡国的徵兆,当然应当痛哭之;第二,人的悲哀莫大于丧失亲人,此时之人莫不痛哭流涕。所以“哭”是由“丧”演变而来的。
以上说字形,也说“丧”与“哭”的关系。回来说“哭”字。廖文豪的《汉字树》(4)给哭的解释从小篆的字形推出,他认为是“狗的哀号声可以传到数里之外,在冬夜听来格外凄厉,古人便借此来描写人的哭号声。这显然与哭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发展不符,不妥。
哭的本义是因悲伤或过分激动而流泪、发声。比如《论语.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颜回去世了,孔子哭得很悲伤。
《史记.高祖本纪》:“汉王闻之,袒而大哭。”汉王听后,袒露左臂失声大哭。再比如韩愈《送孟东野序》:“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本义之外,哭还有其他几个意思:(1)吊唁。《淮南子.说林》:“桀辜谏者,汤使人哭之。”桀肢裂劝谏的忠臣,商汤就派人去吊唁,并不是去哭泣。
(2)歌。《淮南子.览冥》:“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过去雍门子因善于悲歌而受到孟尝君的接见。
(3)伤心地诉说。比如周立波《山乡巨变》上篇二十:“你有牛、有猪、鸡鸭成群,还哭什么穷?”现代汉语口语中,还常用到“哭穷”一词,意思是指向别人诉说自己穷困,,多指向人装穷。
哭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2、喪。1986年《简化字总表》简化为“丧”。有两个读音:
(一)sà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丧,亡也。从哭,从亡,会意,亡亦声。”形声兼会意字。丧的字形图再看一遍:
由上可见,丧字在甲骨文时就已出现,样子很多,有从一口者,有从二口者,有从三口者,有从四口者,有从五口者(图中并未列全),基本字形无大异。关于它的字形演变,上面已经说过,在金文时加亡声,亡兼义。甲骨文中,丧字用法有二,一个是地名,一个是丧亡、亡失义。
许慎认为:丧的本义是逃亡。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称:“《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谓……公子重耳自称身丧,鲁昭公自称丧人,此丧字之本义也。凡丧失字,本皆平声,俗读去声,以别于死丧平声,非古也。”注意,声调不同,字义不同,这很重要。比如《诗经.唐风.葛生序》:“(晋献公)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郑玄笺称:“丧,弃亡也。”因为晋献公好战,所以国人大多逃亡了。
本义之外,丧还有其他用法:(1)失去;丢掉。《诗经.大雅.皇矣》:“受禄无丧,奄有四方。”永享福禄而不失去,统一天下而疆域宽广。韩愈的《上李尚书书》:“魂亡魄丧,影灭迹绝。”丧字也用此意。
再比如《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却得不到重用,有一次走到郑国,孔子与弟子走散,弟子们向路人打听老师的下落,一个路人说:“在东门外,有一个老人,额头长得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部以下比大禹还短个三寸,颓丧不堪,像个丧家之犬。”弟子们依照提示找到了孔子,转述路人的话给孔子,孔子听了之后大笑说:“把我形容得像丧家之犬,还真是贴切啊!”这就是成语“丧家之犬”的来历。其中的“丧”,就是失去、丢掉的意思
(2)灭亡;失败。比如《论语.宪问》:“夫如是,奚而不丧。”既然如此,他为何没有灭亡呢?“又比如《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军中承丧败之余,士卒皆惮战。”
(3)沮丧。《商君书.更法》:“狂夫之乐,贤者丧焉。”狂妄的人所高兴的事,正是有贤能之人感到沮丧的。
(4)忘记;忘掉。《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郭象注:“吾丧我,我自忘矣。”成玄英疏称:“丧,犹忘也。”今天我忘掉了我自己,你知道吗?
(5)人死。《白虎通.崩薨》:“人死谓之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丧,凶礼谓之丧者,郑《礼经目录》云:‘不忍死而言丧。丧者,弃亡之辞,若全异于彼焉,已失之耳。’是则死曰丧之义也。”比如《世说新语》:“郗嘉宾丧,妇兄弟欲迎妹还,终不肯归。”郗嘉宾死了,妻子的兄弟想把妹妹接回,她却始终不肯回娘家。
(二)sāng。前面说了,读平声和去声意义完全不同。读平声有如下用法:
(1)哀葬死者的礼仪。如:居丧;服丧;治丧。《洪武正韵.阳韵》:“丧,持服曰丧。”比如《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守丧三年,时间太久了吧!
(2)人的尸体。《春秋.僖公元年》:“夫人氏(哀姜)之丧至自齐。”杜预注称:“齐侯既杀哀姜,以其尸归。”鲁庄公夫人姜氏的尸体从齐国运来。《后汉书.郭皇后纪》:“遣使者迎昌丧柩,与主合葬。
此外,读此音时,丧还是姓。《通志》有载。
丧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之191,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e8%a1%8c%e4%b8%9a%e5%8a%a8%e6%80%81/344770.html